【本報台北訊】台灣自1995年推動免費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逾7成,但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全年齡層2.4倍,且篩檢率相對偏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表示,不少女性可能認為年紀大了就不需要做子宮頸癌篩檢,或是以為很久沒有性行為不會患病,這些都是常見的迷思。
世衛組織首次將11月17日訂為「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呼籲女性重視定期抹片檢查的重要性,加上乳突病毒(HPV)檢測、HPV疫苗接種,以及從事安全性行為,多道防線全面預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表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從每10萬人25.2人下降至2022年的7.6人;死亡率也從每10萬人11人降至2024年的2.5人,整體降幅超過7成。自2018年起,推動全國性HPV疫苗國中女生公費接種計畫,截至2023年底,完整接種率已達90%,並於2025年擴大HPV疫苗公費接種對象至國中男生,已在預防端建立穩固防線。
今年起,子宮頸癌篩檢對象下修至25歲以上女性,並新增35、45及65歲婦女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服務。
黃建霈提醒,子宮頸癌早期多無症狀,因此定期篩檢至關重要。HPV檢測可偵測是否感染高風險型人類乳突病毒,為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工具,搭配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提升篩檢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