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探少子化挑戰 人間佛教提解方

羅智華 |2025.11.06
37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宜蘭報導】「二○二五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昨天進行第二天議程,主題聚焦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的困難與挑戰」。論壇由佛光山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主持,邀印度、日本、越南、加拿大、美國等國學者與談,分別從佛學教育、社會福祉、倫理哲學與永續發展等層面,來探討人口結構轉變下的課題,多元觀點,引發共鳴。

多倫多大學以馬內利學院的教授邵頌雄,首先以「人間佛教與超高齡社會長者照護」為題,分析少子高齡現象下的宗教與社會互動。他談到,佛教融和儒家孝道與慈悲精神,能為高齡社會提供倫理方向。

邵頌雄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為例,佛光山全球道場持續透過推廣禪修、社會關懷與慈善公益,讓長者獲得心靈歸屬,學子也從擔任義工的過程,體會慈悲喜捨真諦。

越南佛教大學副總校長Ven. Dr. Thich Tam Duc,則從「佛教教育與社會策略」面向探討高齡化課題。他說,佛教重視「慈悲與感恩」,能助長者減少孤獨感,同時透過社區佛教團體、醫療以及長照網絡,打造關懷系統,藉此建立有尊嚴且永續的正向社會。

印度新那爛陀大學校長Siddharth Singh,引用佛教經典,闡述佛教對生命循環與社會責任的啟示。他指出,人口老化與少子化不只是社會問題,更反映人口失衡議題,政府單位應推行以人為本的政策,才能有助推動長者照護。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疆,以健康老化、優雅老化為主題,結合佛學與醫學觀點。他指出,所謂的老化不應被視為身體機能衰退,而是累積人生智慧的生命歷程,可藉由禪修、營養照護與社群連結,建立全方位支持系統,並推展慈悲照護與跨世代共學計畫,因應人口結構的快速變遷。

謝明華進行論壇總結。她說,論壇集結六位學者觀點,從佛教經典到健康醫學、從社會政策到教育實踐,多元呈現佛法智慧如何回應當代少子化與高齡化課題,也期許以慈悲、智慧、感恩為核心價值的佛學教育,能為未來社會的永續發展,挹注更多安定人心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