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在南韓釜山會談「習川會」。國安局研判,雙方都有意「管理爭議、持續對話」,但彼此的根本矛盾不易解決,未來地緣戰略角力仍持續升溫;至於此次川普訪問東亞各國,目的在推動相互投資,建構包括國防科技、關鍵礦產、能源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抗衡中共經濟脅迫,也確保友盟國家經濟韌性與安全。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明日將邀請國安局對習川會專案報告,國安局在書面報告中指出,川普與習近平10月30日會談, 美方調降芬太尼關稅由20%至10%,暫緩徵收船舶港口費;中共則停止稀土出口管制1年,增加採購大豆、高粱、石油、天然氣,並與美方解決TikTok股權轉讓問題。雙方亦商定元首外交議程,川普稱將於明年4月往訪,習近平擇期回訪。
報告評估認為,雙方根本矛盾不易解決,因彼此戰略互疑,安全、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又競相強化對於關鍵科技及原料的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
另外,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昨針對軍購延宕問題,邀請國防部報告。目前我國對美軍購進度延宕的「榜首」,是總金額約2400億的66架F-16C/D Block70戰鬥機。今年3月第1架在美國舉行出廠儀式,但迄今不曾試飛,更無法交機。國防部長顧立雄昨表示,不敢說一定能依約在明年底全數交機,但一定會有飛機交運。立委徐巧芯則指,從目前美方F-16的產能,可知明年底根本不可能造完。
這批F-16的經費來源,是立法院2019年通過的「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明訂執行到2026年。屆時美方若未完成交機,恐須修訂特別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