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鳳珠
陽光、琴聲、節日……記憶的抽屜像轉對了密碼,「咔」一聲被打開了。
小學五年級時,我長了頭蝨。聽到這句話,女兒猛地往後縮了一下,彷彿我頭上至今還潛伏著四十幾年前的那群蝨子。我忍不住大笑。
我出生在民國五十年代,那時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父母早出晚歸、拚命工作,每逢開學,家裡總要先東借西湊才能籌足學費,孩子的外表打理,自然不是優先考量的事。長頭蝨這件事,雖說與個人衛生有關,但在那樣的環境裡,實在也難以避免,所幸,只困擾我那麼一年。
升小五的開學日,班上迎來一位新導師,一名個子嬌小的女老師。因為鄉下小學難得來了位會彈琴、會唱歌的老師,全校的音樂課就全都交給她了。記得在她來之前,音樂教室裡那台鋼琴,總是靜靜地被一塊大紅布蓋著。
沒多久,老師開始一對一地進行導師訪談。她翻著我歷年的成績單,看了看,問我:「妳以前成績很好耶,還拿過好幾次同年級第一,怎麼後來退步了?」
我的思緒,瞬間被拉回到三年級那年。我曾被選進學校合唱團,雀躍之餘還有些驕傲,但擔任指揮的高年級學長,老是懷疑我是那個唱歌走音的孩子,後來,我乾脆張嘴假唱,卻還是被他盯上。一次校外比賽,因為名額有限,我成了唯一沒能上遊覽車的人。
看著爸爸特地為我買的那雙亮晶晶的黑色塑膠鞋,我說不上心裡是什麼感覺。也許,那種逐漸浮現又說不出口的情緒,就叫做「自卑」。自那之後,我的成績一路下滑。
我低下頭,心裡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又將遭遇一次打擊。這時,女導師的臉靠近了我,仔細看了看,然後溫柔地說:「妳頭上長頭蝨了,我放妳半天假,等等我去辦公室領藥給妳,妳先回家好好洗頭。我不會記妳曠課。」
那之後,她開始在全班面前稱讚我的作業做得用心,還讓我每天早上幫忙在黑板上寫唐詩,讓同學抄寫。她注意到我國語發音標準,於是讓我幫那位常在演講比賽中得獎的同學對稿練習。後來,她還訂下月考進步三十分以上的同學,她會親自帶去戶外旅行,全程免費,那次旅行,是我第一次踏出課本的框架。一段美好又有趣的老師家鄉之旅。
音樂課那天,她的手指在黑白鍵上跳動,琴聲歌聲齊揚,輕輕一彎腰我們四目相對,我知道她不僅聽到我的歌聲,也聽見了我心裡的聲音,窗外的陽光如此明亮,上學又恢復成我喜歡的樣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