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紀事】 華山貨運站的文資價值

文/尚智 |2025.10.24
55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如果我們搭火車從台北車站北上,下一站就是松山車站,但這是客運的觀點;從貨運的角度來看,一九八六年以前台北的下一站是華山車站,更精準的說法是「華山貨運站」,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二十七號。由於一般人不會由此上下車,當時的地圖也很少標示,知道的人並不多。

華山貨運站,源於一九三七年設置的「樺山貨物驛」,這是因其位於日據時期的樺山町,其名是為了紀念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戰後,樺山貨物驛被台鐵接收,繼續沿用貨運功能。該貨運站場區廣大,大致呈現東西向的長條形狀,除了最西側的兩層樓貨運站辦公室,以及相關附屬設施,往東緊接著五個罕見的櫛形月台,以及數十條東西向的股道。

所謂的「股道」,係指鐵路車站內有編號的軌道,以確定列車在車站的停靠位置;而所謂的「櫛形」月台,也就是鋸齒狀的月台,每一段都有對應的股道,可讓多輛貨運列車同時裝卸貨,以提升效率。另外,貨運站南側沿著現在的北平東路,有一排兩層樓高的大型倉庫,由多個單位使用,甚至連當年的駐華美軍也曾借用。

戰後,華山貨運站主要供糧食、水泥、軍用品、菸酒專賣品等大宗物資在此裝卸貨,供應大台北地區所需。根據一九七六年的記錄,當時米商每日從台灣南部託運的食米運量,約三百至五百公噸,最高甚至達到九百三十公噸,以滿足台北市兩百餘萬人的需求。

今年六月甫啟用,位於台北市杭州北路二十六號旁、由國立台灣文學館經營的「台灣文學糧倉」,其前身為一九五九年興建的台灣省政府糧食局台北事務所兼倉庫,選址於此,也與華山貨運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到了戰後初期,華山貨運站一帶成為大宗水泥交易市場;有意思的是,這並非由官方所設立,附近也找不到水泥廠商。其形成原因,乃因台北市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水泥供需失衡,又屬於占空間又沉重的貨物,不易搬運,於是就先暫時存放在華山貨運站的倉庫中;之後中游的代銷商透過提貨單,在華山貨運站附近向下游的水泥用戶兜售,用戶再憑提貨單到華山倉庫提領現貨。因為有利可圖,還曾經出現「水泥黃牛」賺取轉售價差。

一九八六年,華山貨運站被裁撤,貨運功能改由南港車站承接。此時,台鐵正推動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華山貨運站於是順勢改為「華山車場」,保留一部分的股道與相關設施,暫時放置地下化工程所需的建材與機具。

第一階段的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以台北車站為主,稱為「台北專案」,於此地開闢「台北專案東隧道口」,作為松山車站南下列車進入台北車站前的地下化入口。隨著松山、萬華、板橋、南港等車站陸續地下化,該隧道口已不再使用,如今轉型成為中央藝文公園內的台鐵緊急避難道。

華山貨運站占地遼闊,又位於市區黃金地段,東半部現為中央藝文公園;西半部土地二○一六年由司法院取得,規畫為「華山司法園區」,將由台灣高等法院與台北地方法院共同使用。二○二○年,華山貨運站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將隨著司法園區的施工修復原貌,櫛形月台則會遷移保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