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謝瑞坤醫師長期投入癌症醫療與全人關懷服務,憑藉專業與仁心,2012年創立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致力提升癌症患者生活品質。起初面對資源有限與社會認知不足的挑戰,他不氣餒,持續推廣全人關懷理念,整合醫療、心理與社會資源,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啟發更多醫護與義工加入行列。謝瑞坤表示:
「專業、同理與堅持,能化挑戰為助力。」
02
凃俊光自2014年起入主大宇資訊並成為董事長,近年積極帶領企業跨足半導體產業;原本不懂半導體的他,受到全台首部半導體晶片紀錄片《造山者》的深刻啟發,立志為本土科技自主貢獻心力。在多位產業前輩的提點與支持下,他勇於挑戰高門檻技術投資,以長期視野和決心推動企業邁向新高度。凃俊光說:
「一旦做出正確決定,就該義無反顧、全力以赴。」
03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出身台灣知識分子家庭,受母親影響富有同理心,婚後更善用自身資源與影響力,協助成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與文化藝術基金會,走訪偏鄉教育、環境保護及藝文推廣。面對社會質疑或經費壓力,她始終秉持「做對的事」信念,親自走訪現場、傾聽需求,推動多項長期計畫不間斷。張淑芬證明:
「女性力量可以在平凡中創造不凡,也能為下一代播下希望的種子。」
04
台灣知名主持人于美人自小熱愛讀書,立志透過教育改變人生,即使書籍多為回收舊書,也樂在其中。而今年滿花甲的她仍不忘初心,日前推出古文線上課程,重拾教書夢,並結合親子教育經驗,設計出兼具趣味與深度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閱讀古文中理解人生智慧與思辨能力。于美人告訴大家: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努力學習可以找到自己的光。」
05
宗毓華(Connie Chung)是美國華裔資深記者與電視新聞主播,也是首批在美國主流媒體擔任晚間新聞共同主播的非白人女性之一。面對職場的性別與種族歧視,她靠自信、幽默與堅毅突破重重阻礙,從送稿小妹、編輯室祕書一路努力,成為CBS晚間新聞的共同主播,積極展現女性力量。宗毓華認為:
「職場成功不只靠能力,更要敢於爭取機會,並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與同理心。」
06
北台中家扶中心扶幼委員會主委徐彬勝,幼時家境困苦,父親為了帶他求醫不幸車禍離世,所幸家扶中心從1984年起伸出援手,母親更在他高中打工後主動讓出扶助名額,將資源留給更弱勢的孩子。如今事業有成的他,以主委身分積極投入家扶,讓更多清寒學子獲得支持與翻轉人生的機會,形成「善的循環」,徐彬勝證明:
「困境不會阻斷希望,反而能孕育出最有力量的回饋與擁抱。」
07
台灣醫療科技新星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是帶領團隊突破癌症治療瓶頸的功臣,讓台灣在精準醫療站穩國際舞台。他將團隊合作視為成功的核心,整合藥物與醫療等跨領域專才,打造完整診療平台;致力以科技創新守護病患健康,也以年輕、凝聚力強的團隊文化,實踐「走對的路、做對的事」的信念。沈孝廉期許團隊:
「不僅延長病人的『生命長度』,更提升『生命寬度』。」
08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段士良,自2003年加入資誠起,歷經外派中國實務磨練,並在中美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等關鍵時刻,累積深厚跨國經營經驗。面對複雜多變的稅務與法律環境,他不僅協助企業降低風險、提升競爭力,更致力培養團隊新世代人才,推動創新思惟。段士良強調:
「管理不只是分派工作,而是為團隊描繪職涯路徑,讓文化差異化為合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