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顧問公司麥肯錫最新研究顯示,德國約有100萬名勞工從事高度依賴稀土原料的產業,包括汽車製造、能源及航太。若中國大陸中斷供應,恐有多達400萬個直接與間接工作機會,約3700億歐元(約新台幣13.1兆元)產值面臨威脅,相當於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9%。
中國9日宣布,凡涉及稀土開採與加工技術的出口,今後皆須事前取得核准,進一步加大出口管制。全球高度依賴中國稀土,在美中貿易對抗博弈之際,北京的稀土政策調整也牽動德國產業神經。
根據德國產經媒體《商報》取得的麥肯錫內部分析報告,製造過程使用稀土的產業,如汽車製造、再生能源設備,每年為德國經濟貢獻約1500億歐元(約新台幣5.3兆元),並帶動約300萬名間接受益勞工。一旦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直接與間接影響合計恐達3700億歐元。約占德國GDP 9%,對就業及德國核心工業都會構成衝擊。
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貝爾表示,麥肯錫的估算合理。根據IW先前研究,德國約有130萬名勞工從事含稀土成分產品的製造,一旦供應中斷,對就業將會有很大影響。
麥肯錫德國辦公室合夥人霍夫曼告訴《商報》,過去產業界對原物料議題的關注多聚焦價格波動,如今更重要的是供給量是否能足以支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