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迎接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國內乳癌篩檢人次首度突破百萬,創歷史新高。台灣乳房醫學會與多個病友及癌症基金會共同發起「台灣乳癌倡議行動芻議」(TBCAI),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GBCI),以「早篩+早治」為主軸,目標是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乳癌死亡率,實現「健康台灣」願景。
衛福部長石崇良、健保署長陳亮妤、國健署長沈靜芬及多位醫界代表昨日均出席,共同宣示行動。石崇良表示,衛福部將擔任倡議行動的指導單位,攜手醫界降低癌症死亡率3成。
粉紅絲帶是全球乳腺癌防治運動的標誌。 根據國健署資料,乳癌為國內女性癌症首位,2022年有1萬7366名婦女罹患、2972人死亡,平均每天奪走8.1條生命。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過去20年乳癌發生率翻倍,但死亡率未明顯下降,顯示「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學會推動3大行動目標:1.提升篩檢率至60%;2.確保8成早期患者完成完整治療;3.落實醫療平權與病友支持。
目前台灣乳癌篩檢率僅46%,遠低於歐美80%、日韓60%。陳芳銘提醒,仍有3至4成女性終其一生未曾篩檢,應強化乳房健康意識。
國際研究顯示,結合早期篩檢與有效治療可降低3成死亡率,美國乳癌死亡率40年間下降近6成,篩檢與治療貢獻超過7成。
祕書長黃其晟表示,學會正依據「乳癌地圖」建立指標管理儀表板,以數據追蹤各縣市成效,縮小醫療落差。為擴大宣導,乳醫學會號召全台醫護推出「乳此平安」御守,倡導「早篩、篩早」,讓全民建立「有藥用、要用藥」的正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