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范斯(中)與眾議院議長強生(左)、參院多數黨領袖杜恩(右)在白宮會議後,說明兩黨協商未果,政府關門危機升溫。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9月29日在白宮會晤兩黨國會領袖,但未就避免政府關門達成共識,雙方維持僵局的政治動機強烈。聯邦預算9月30日到期後,若國會未通過法案延長撥款,聯邦政府將在10月1日凌晨零時0分(台灣時間同日中午12時1分)迎來近7年首次關門。
美國副總統范斯坦言,認為正走向政府關門,「因民主黨不願做對的事」。民主黨籍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眾院少數黨領袖傑佛瑞斯說,雙方立場差距甚大,舒默表示,川普似乎是首次聽取民主黨反對意見,暗示面對面溝通至少具有若干建設性。
每停擺1周 美GDP減少0.1%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共和黨雖掌控國會兩院,但在參院仍未掌握通過支出法案所需的60票。民主黨擁有一定籌碼,聚焦推進醫療政策目標,拒絕支持共和黨提出的法案,認為這將使美國人更難負擔醫療費。
共和黨主張通過一項「乾淨版」臨時撥款法案,維繫現有撥款水準到11月下旬。民主黨人說,若要他們支持,共和黨須同意就醫療照護新增約1兆美元(約新台幣30兆元)支出。民主黨希望延長預定年底到期的歐巴馬健保補助,並撤回今年稍早通過的大法案對聯邦醫療補助計畫等醫療計畫的削減,但共和黨拒讓步。雙方持續主張,若政府若關門將是對方責任。
共和黨籍眾院議長強生說,民主黨人應同意共和黨的7周臨時法案,來讓政府維持撥款,並在此期間談判出完整年度的開支法案。一位白宮官員向《華爾街日報》說,川普已敦促民主黨人接受該提案,但有共和黨議員看法悲觀。
川普29日晚間似乎進一步降低突破可能性,在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張貼AI生成影片,仿造舒默在當天記者會的聲音來嘲笑舒默、傑佛瑞斯和民主黨,並不實指控民主黨人企圖提供無證移民免費醫療照護,來博得他們支持。
歷來的政府停擺多屬政治事件,對經濟與市場影響有限。多數經濟學家估算,每停擺1周,GDP減少約0.1個百分點。即便是2018年底持續30多天的最長停擺,對美國經濟衝擊也屬輕微,短期損失往往能在後續季度彌補。
但這次情況不同。川普公開威脅,部分因停擺被迫休無薪假的聯邦員工將被永久裁撤,打破以往「停擺結束即召回」慣例。分析人士警告,若川普兌現此舉,將為就業市場帶來持久衝擊,尤其是在今年稍早已受裁員打擊的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