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5日宣布,自10月起,美國將向未在美國設廠的所有品牌藥或具專利的製藥產品開徵100%關稅。衛福部長石崇良昨表示,我方尚待美方正式文件確認,從現有訊息得知,課徵關稅的藥品未涵蓋原料藥及學名藥,對台灣整體藥價及出口藥品業者衝擊有限,但經盤點約75項不可被替代,且仍在專利期內的原廠藥恐受影響。
川普於社群網路「真實社群」(Truth Social)指出,10月起,美國將開徵一系列產業關稅,包含未在美國設廠的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100%關稅、重型卡車課徵25%關稅、廚櫃、浴室盥洗台及相關產品徵收50%的關稅、軟體家具徵收30%的關稅。
川普說,設立工廠意味著已經動土或正在建造中;川普說,只要建設已經啟動,藥品公司的產品就不會被課稅。
石崇良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正式的官方文件,但目前的報導來看,目前沒有納入原料藥跟學名藥,相對對整體藥價及出口業者的衝擊就大幅減少。
出口多為原料藥 影響不大
石崇良表示,目前看來是針對品牌藥也就是常講的「原廠藥」,另外則是專利期內的藥,那通常就是屬於「新藥」,衝擊較大。但進口及出口的衝擊仍會有區別。
以出口而言,石崇良說,國內出口多為「原料藥」,排除在本次加徵關稅外,至於範圍內的新藥並不多,因此初步研判對台灣藥廠出口的衝擊影響並不會太大。
但進口就需要密切關注,過去曾經盤點過,若原廠藥過了專利期就有很多學名藥可以來替代,這部分的影響就會比較小,石崇良表示,但是還在專利期的進口藥大概有214個品項,其中屬於不可替代的大概是75個品項,因為會影響到國人的用藥,因此衝擊大。
衛福部說,75個品項類別有抗病毒藥物、抗出血藥物、抗血栓劑、抗腫瘤藥物、降壓藥、糖尿病用藥、心血管藥物、免疫抑制劑、作用於腎素-血管擴張素系統、其他皮膚病藥物、其他神經系統用藥、阻塞性氣道疾病藥物、其他各種治療用藥品。
石崇良強調,會密切的注意藥價的影響,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有編列相關準備金、健保的基金,因應必要時調整。
業者轉嫁成本 全球藥價波動
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殷為瑩表示,川普關稅新制,恐導致業者轉嫁成本,造成全球藥價波動、藥費提升,恐危及國內病人用藥可近性,還會增加國際藥廠營運風險,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台灣應推動學名藥政策,逐步提高國產學名藥市占率,「學名藥達到一定規模,即可分擔原廠藥價格壓力」。
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副主委蕭照平指出,許多藥廠已宣布投資美國百億元,但目前尚無法符合川普設下「已動工或正在施工階段」要求,預期未在美國設廠的大藥廠,藥費將變貴。不少大藥廠已向內部人員表達,台灣市場需跟隨國際總公司價格決策,預期國內藥價恐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