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也仁
「不是一百四十元嗎?」遞上兩百元鈔票後,看手中找回的七十元,本能的誠實反應:「三顆蘋果一百元,紅肉李一盒四十元,該找我六十元的。」「多找的!」向店員遞還十元的我說。
「紅肉李我算你便宜十元。」店員食指架在唇上,瞧了遠處的老闆後說:「噓!都貨底貨了,算你便宜沒關係。」
「品質沒問題?」儘管已端詳,但店員這麼誠實一說,多了些遲疑,直到店員幾乎拍胸脯的保證說:「沒問題的,不能吃的都挑掉了。」店員的意思是品質沒問題,單純是貨底貨而已,既然如此,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能遇到位真誠的店員,雖然只是被自動便宜十塊錢,但快樂無比,特別是紅肉李的產季尾聲,那軟甜多汁的貨底貨正是我想要的。
清明過後盛產的紅肉李價格不菲,太太喜歡嘗鮮,會趁初產時就買一些,儘管鮮脆卻不是我要的滋味,總要太太留幾顆讓我多放幾天,然後天天巡視、按壓,判斷是否已夠熟軟,等待有了皮薄多汁軟Q的手感時,就是回味兒時記憶中紅肉李滋味的好時機。
記憶中是小學三年級,務農的雙親只能憑勞力撐起一家九口浩繁食指的壓力,所以,善持家的母親為滿足愛啖水果的我這么子,儘管水果不斷,但來處卻多是菜攤上的貨底:零落的葡萄粒、表皮發黑的香蕉,或是切除熟爛後,光鮮猶存的水梨、木瓜或是蘋果……
「怎麼老是買那些沒營養的水果!」記得當年不懂事的我經常跟阿母抱怨,阿母總樂觀回應:「這便宜,又甜又多汁,營養才多咧!」是啊!經過阿母一番去蕪存菁的手作後,熟透的果子甜度自然飽足、多汁。
那是個炎炎夏日,午餐還得放學回家吃的小學時光。一吃完飯就準備再回學校上下午課時,阿母從冰箱端出了一盤紅肉李,不忘調侃說:「來!這最營養,尚好吃!」儘管早知又是貨底水果,但那皮薄得輕輕一嚙就滲出冰涼甜美,這麼好吃的果子還是生平第一次吃到。瞧那噴濺的果汁把白上衣染成了幾點鮮紅,阿母還特別提醒:「好吃就要小心吃,白色制服染紅就不好洗掉。」瞧我吃得一臉冰涼又滿足,阿母用最低的價錢買到讓刁嘴的兒子也整口滿意的果子,露出她那愛孩子的最得意的笑。
紅肉李的滋味,是兒時困頓家計中甜美的滋味,如同那酒紅果汁的豔,在如白制服上釀出的紅那般鮮明難忘,成了舌尖的記憶。
打開那盒三十元的紅肉李,揀去皮相損爛和已過度熟成的幾顆後,幾經沖洗冰鎮後,趁著大熱天取出咬上一口,兒時甜美的紅肉李滋味再現,只是再也見不到阿母慈藹的笑,只能在甜甜的滋味裡,恬恬的感念在那困頓年代,阿母用她的愛豐富了我的童年。
對我來說,紅肉李的滋味,有阿母勤儉持家、愛孩子,和我想念她的善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