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㉒

文/星雲大師 |2025.09.21
36觀看次
字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一定是在金錢上來往多少、在物質上分配多少,在迎送之間,就會皆大歡喜。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送往迎來的管理

國際佛光會成立的時候,我在信條裡寫了一句話:我們對會員要「來時歡迎,去時相送」。這句話看起來雖然簡單,果真大家都能做到,結果將妙不可言。

就說我們自己,無論到什麼地方去訪問,能得到人家的歡迎,會不高興嗎?人家來訪,我熱烈歡迎,他會不歡喜嗎?假如你跟人家告別,他對你不理不睬,你不會走得寂寞無聊嗎?假如他熱烈為你送行,你又怎麼會不感到欣喜呢?甚至你返鄉回家,看到多少親人朋友到機場、車站歡迎,你會不開心嗎?你即將離開某一個地區,朋友聞訊趕來送別,你會不愉快嗎?

從人性上說,人人都歡喜人家歡迎、人家接送。因此,人際之間,「來時歡迎,去時相送」,會增加友誼、增加善緣。如果迎送能得法,接下來的交友、辦事,都會有很多的方便,很多的善緣善果。

總之,對於客人,所謂「來者是客」,要多一些禮遇,就是到了要分別,雖不必「送君千里」,能給他多一些關懷,他也會感激在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一定是在金錢上來往多少、在物質上分配多少,在迎送之間,就會皆大歡喜。

迎送是人際關係重要的一環。為了給人歡喜,為了以後的好因好緣,像這樣皆大歡喜的事情,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得到,為什麼我們不做呢?

兩岸問題的管理

自古以來,皇帝稱為「天子」,人民稱為「奴才」。不過,一旦生靈塗炭,百姓也會起而推翻王朝。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三民主義」推翻滿清之後,共產黨為了「共產主義」,又與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較量,因為意識型態的不同,導致了後來兩岸對立的局面。

這種對峙的情況,雖然已經在數十年前開放往來,開啟交流,但是要論「平等」,最初國民黨人士仍然認為:「大陸太窮,還難以平等對待。」而如今,大陸富有了,共產黨人士也覺得:「台灣很小,也難以平等對待。」實在說,你我一家親,你我都是同文、同種、同胞、同文化、同語言,一切皆同;同,不就是平等了嗎?

世間要和平,就必須平等對待。長期以來,兩岸的往來,大家都是在我執、法執中論來論去,現在又多了一個民進黨,大家在地域、種族、意識型態上糾葛不清,兩岸的問題就更加複雜了。其實,不必比較計較,共生共榮、共同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大家共同存在,兩岸一家親,大陸很大,對台灣很小,就要慈悲一點;台灣很小,對大陸很大,就要智慧一點。如此,智慧、慈悲,慈悲、智慧,彼此就對等了。尤其現在,舉世都厭惡戰爭,兩岸既是同胞兄弟,既是一家,既是同一個文化,又何必計較貧富大小、人我是非呢?應該把我執、法執去除,你愛我、我愛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應該回到一個歷史的中國,回到一個文化的中國,回到一個未來強大的中國,讓舉世對中國人刮目相看。和,才有希望,才有前途,才有未來。

兩岸的領導們,為什麼你們要在意識型態上計較呢?假如另一方意識型態與自己不很和,那也不是什麼大礙,只要運用智慧、慈悲,在智慧、慈悲之中往來,也必定會有一個出路──兩岸一家,和平中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