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應少子女化危機,行政院會昨通過「好孕3方案」,包括每名新生兒的整體生育給付再加生育補助,將一律拉齊到10萬元,而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未滿39歲夫妻每次最高可獲15萬元,同時新增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取卵每次最高補助7萬元,取精最高8千元,協助癌友求子。
透過政策鼓勵 盼生育率止跌
行政院昨宣布,自明年起,女性國人(含與本國人結婚的外籍配偶)生育,可請領生育給付,再加生育補助,每胎均達10萬元。但因勞保生育給付是根據投保薪資級距計算,不同投保級距,實際多領的生育補助不同。勞動部預估,每年將有9.9萬名投保勞保的勞工受惠,平均多領取2.9萬元的生育補助。
2015年台灣新生兒數21萬3598人,此後一路下滑,2022年跌到13萬8986人。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盼透過適當刺激,讓新生兒數先「止跌回升」,不孕症補助11月先啟動,生育補助方案明年元旦上路,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已開始試辦。
針對擴大生育補助方案,過去勞保、公保、農保、軍保、國保等社會保險給付,金額約3.9萬至7萬元不等。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政府在既有社會保險給付外,再以公務預算「補差額」,讓每胎補助均達10萬元,雙胞胎依比例計算,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女性國人或外國籍配偶所生育的本國籍新生兒,也將補助10萬元。
勞動部長洪申翰說,計畫特色是與生育給付合併發給,被保險人不須另提出申請,若以2024年生育率推算,年受惠人次12.7萬餘人,經費預估47.2億元。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加碼重點則是,39歲以下夫妻,各胎首次申請的補助金額,由現行的10萬元增加至最高15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各胎首次申請的補助金額,由現行的10萬元增加至最高13萬元。
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 挺癌友
另外,衛福部9月推出的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協助罹患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女性取卵每次最高補助7萬元,男性取精最高8千元,每人最多2次,預估首年約600癌友受惠,目前已有9人申請。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認為,少子女化問題非單一次生育補助就能扭轉,如此點燃火苗無法解決燃眉之急,育兒津貼、育嬰留停制度、社宅數量及品質等環節仍須補上,端出完整牛肉,才能真正不讓青年恐懼育兒壓力。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除了友善育兒家庭住宅政策不足、職場友善生育環境仍有待加強,各項少子女化因應措施並無專責單位管理統籌,最重要的是盡快成立「專責少子化辦公室」,橫向考核補助成效,謹慎運用公帑,「生、養、教」都是家長壓力來源,應該通盤整合並盡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