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張穎容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二○二五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調查全台七千多位國高中生,結果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峻,逾兩成曾浮現自殺意念,近四成深陷情緒困擾,卻有高達百分之三十九點一選擇沉默不求助;即使求助,也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五首選生成式AI傾訴,高於向專業人員或學校輔導室尋求協助的比例。
兒盟指出,百分之二十二點三的青少年,過去一周曾出現自殺想法,其中,青少女中度以上自殺意念比例達百分之二十三點四,遠高於青少男的百分之七點五。此外,百分之三十青少年正面臨情緒困擾,其中,百分之十七點七達中重度,需要專業協助。
調查也顯示,課業、同儕與家庭壓力交織,使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拒學(百分之二十點五)以及睡眠不足(百分之四十七點九)等問題,高中生與青少女最為嚴重。
雖多數青少年認同心理健康協助的重要性,但仍有近四成不願求助,顯示心理健康汙名與負面標籤,嚴重影響意願。
學生代表指出,擔心被視為脆弱或矯情,使孩子轉向AI或其他非傳統管道傾訴,但也坦言,AI「無法真正理解情感」。
兒盟同時發現,高中「身心調適假」政策推行成效有限,逾六成學生不清楚規定,僅百分之六曾請過假,且近半在申請時,遇到師長或行政阻礙。
此外,AI浪潮席捲校園,《親子天下》針對全台逾一點三萬位國中小學生進行「AI世代學習大調查」,發現有近半數的人會與AI聊天,將它當成生活中的情感避風港;但在課業方面,有超過一成的學生,是直接使用AI寫作業,且直白地認為「複製貼上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