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7大學生讀科技 人文僅1成8

 |2025.08.12
4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113學年國內大專校院生就讀科技、人文、社會三大領域的學生數,科技領域學生約51.2萬,占比約4成7最高,就讀人文領域學生19.7萬,占比1成8;社會領域學生36.3萬,占比約3成3,相較10年前,人文、社會領域學生占比均下降。對此,學界認為,政府應提出一套產業規畫願景,才有望鼓勵學生選讀。

學者提 可借鑑南韓影視產業鏈

統計也指出,10年前科技、人文、社會三大領域,學生占比分別為4成2、1成9與3成8,10年後僅科技領域學生人數占比增加。對此,審計部要求教育部,為避免產業人力供需失衡,已請教育部依國內各領域產業人力需求,檢視人才培育政策有無過度集中特定領域,衍伸特定產業人才磁吸效應等風險,並研謀改善。

對此,教育部回應,每年均依照國發會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與推估報告,提供各大專校院增設調整系所參考,114學年度建議增設系所包括:語文、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及管理等領域,將持續引導學校培育跨領域人才。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徐國能表示,現在的社會趨勢確實是理工領域受歡迎,加上就業市場佳,學生投入相關科系均能預見;而人文社會學科遇到的問題,在於仍有很多學生想選讀,只是不敢選。

「學生有興趣,但總要思考未來怎麼辦。」徐國能談到,政策應當思考,例如可借鑑南韓打造完整的文化影視政策,能擁有從內容產製到行銷等上至下游的產業鏈,有完整規畫的願景,會比回歸讓各校創設科系、整併系所來得好。

彰化女中校長陳香妘表示,依目前高中端的狀況,尤其是男校,甚至都會區女校,近年多有數B班級不容易開設的狀況,代表志在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高中端就已減少,以彰化女中為例,一屆15個班,3分之1為社會組。

但也有國立大學教授認為,過去高教擴張時期創設不少人文社會相關學系,當年還有人口紅利支撐,如今是紅利已不再,「科系縮減也許是必須的。」學科仍有存在必要,只是預料會回歸由少數學校支撐。

人文學科要回應社會 應跨域

高教工會指出,私立大學現階段首要任務是度過少子化大限之年,難以再創設人文社科相關科系;全教總則表示,高教政策過度以產業為導向,被審計部糾正,就說要把科系再創立回來,簡直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高教工會副理事長翟敬宜指出,對私立大專校院而言,最大困境還是在於要度過117學年少子化大限,雖然學界都知道,創設大學不應只是回應職場需求,但在少子化又面臨市場供需壓力之下,私校想存活,只能回應需求端,畢竟沒市場就沒生機,在「活下去最重要」的前提下,私校恐很難再創設人文社科相關科系。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高教與學界一定要互動,但不應完全以市場為導向,且趨勢一直在變。

翟敬宜談到,過去有學生矢志要讀法律、哲學、歷史,但那個年代已不復存在。也由於產業傾斜,父母也憂心,希望子女能於大學就對準職涯做準備,人文學科能回應社會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跨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