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生團體EdYouth昨日發布第四年的《一○八課綱觀察報告》,提到AI教育資源不均、藝才教育被升學體制邊緣化、本土語言教材重複與課程缺乏實用性等三大困境待解,學習歷程也被扭曲,造成學生壓力,呼籲政府正視教育現場的真實困境。
一○八課綱上路已六個年頭,EdYouth每年都會在升學季發布課綱觀察報告,今年邁入第四年,總計蒐集超過千份來自高中生的問卷調查,撰寫並發布今年度《一○八課綱觀察報告》,不僅立委葛如鈞、陳培瑜、郭昱晴、范雲、張雅琳、劉書彬、陳菁徽都出席,教育部國教署、資科司等單位都派代表出席,國教盟、全教總等教育團體也到場關心。
根據學生團體調查顯示,學生對AI工具熱情高,普遍認為數位載具和教材可提升學習效率,但現有AI與資訊課程缺乏系統與連貫性,數位素養與AI倫理意識明顯不足。因此,建議教育部短期制定明確AI素養教學指引及教師備課平台,中期聚焦縮減城鄉資源差距與推動跨領域課程,長期建立全國AI教育推進架構,確保資源公平與學生權益。
課綱觀察報告主筆之一、學生馮于倢提到,現行《特教法》與《藝教法》雙軌並存,實務上卻高度重疊,造成資源分配混亂與轉班標準不一,學生難以兼顧學科與術科,面臨升學與興趣雙重壓力,呼籲教育部釐清法源定位,引入多元鑑定機制,並建立彈性轉班與跨域課程支持系統。
學習歷程檔案 未擺脫形式化問題
針對外界長期關注的學習歷程檔案,報告也提到,現行制度仍未擺脫形式化問題。學生反映,為迎合升學而調整內容,扭曲了制度原意,也對學生的真實探索造成壓力與誤導。且今年大學入學學倫爭議連環爆,EdYouth也呼籲教育部應加強推動學術倫理教育,避免學生作品不當引用,另也建議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揭露使用情形,讓學生學習適當使用AI工具。
此外,為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教育部近年委託大學辦理「作伙學」計畫,並印製手冊給學生。不過課綱觀察報告主筆之一、學生陳胤嘉說,調查中,有收到「一本」手冊的學生只占六成,其中也只有六成翻閱過手冊,也就是說,只有三成六有收到、並翻閱手冊,在有使用過的學生中,僅有約四成表達有幫助,顯示該計畫淪為雞肋。
對此,教育部表示,已公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三點零版、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中小學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學習評量及學習歷程檔案使用AI注意事項等,將持續宣導依課綱學習內容,落實推動資訊安全、學術倫理等相關教學。
介意同儕眼光 不敢請身心調適假
另外,高中職身心調適假於去年八月上路,不過根據EdYouth調查,發現僅百分之九點七的受訪學生請過身心調適假,限制請假天數、家長同意門檻以及教師同儕的態度,是學生申請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