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芳銘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寫賈府元宵聚會,賈母出謎語讓賈政猜:「猴子身輕站樹稍。」打一果名。這個謎語的巧妙之處在於,「站樹梢」義同「立枝」,而「立」之音與「荔」相諧,由「義近」到「音近」,謎底即是「荔枝」。
諷刺的是,謎底亦暗示《紅樓夢》的結局,適如秦可卿托夢給鳳姐的那句「樹倒猢猻散」。「荔枝」之名諧音「離枝」,寓意賈府破敗,骨肉分離。只是上元節賈府一家同樂,並無憂患意識。
再輪賈政出題,謎面是:「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謎底為「硯」。因為硯多製成端正堅硬的方形,且「必」與「筆」諧音,所以題面最後一句是「有言必(筆)應」。
這兩個謎語深藏寓意,相合理解更能洞悉其暗示伏筆。「離枝」與「硯」,意指賈母所說之事最終必將應「驗」。「離枝必驗」,終成讖語。
而元春貴為皇妃,集榮華富貴於一身,可她做的謎語卻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筆筆都是在寫元春自己。燈謎打的是一玩物,謎底是「爆竹」。元春的一生,宛若光鮮的玩物,爆竹煙花鮮豔亮麗,看上去華貴又喜慶,也宛如封妃後的元春。
此謎表面氣勢磅礴,前兩句「膽盡摧」、「氣如雷」顯示她身分尊貴;可後兩句急下轉折,一聲震響「已化灰」,預示她短暫的生命和悲愴的人生寫照。
放爆竹趕走年獸闢邪,故說「能使妖魔膽盡摧」,亦映照出元春的人生變化。多年步步驚心的宮廷生活,閨中弱女已成心思縝密、殺伐決斷的賢德妃。一將功成萬骨枯,從宮中小女史到「榴花開處照宮闈」的炙手可熱,元春的勢力和心機今非昔比。雷霆般的氣勢及不可測的威權,建構出「喜榮華正好」。
可惜榮華太短暫,爆竹巨響後灰飛煙滅。這是元春的宿命,為家族榮華延續而犧牲個人,自認取得巨大成功,卻在政治鬥爭中,猝死在「望家鄉路遠山高」的偏僻一隅。
〈紅樓夢曲〉中,元春曾以自己的死為鑒,勸父親趕快從官場中「退步抽身」,脫避臨頭大禍。可見她的早逝,與倚仗的勢力已在權鬥中失勢有關,而非續書中所說,因「聖眷隆重」、「身體發福」、「偶沾風寒」,遂不起。
從這視角的另一面看,元春入宮為妃飛黃騰達時,敵對勢力因賈家忽得皇親為靠山,而曾震恐「膽盡摧」,也就不難理解了。見到戚序本《脂硯齋》第十八回批說,元春之死是通部書的大關鍵,恰說明賈府一敗塗地的政治註解。
而且,秦氏托夢預言賈府後事時鄭重提及的「樹倒猢猻散」,並非隨便拈來,它曾是曹雪芹祖輩的一句口頭禪,在親友中幾乎無人不知。如施瑮的詩句「廿年樹倒西堂(曹寅的齋室)閉」,注曰:「曹楝亭公(寅)時拈佛語,對坐客云:『樹倒猢猻散』。今憶斯言,車輪腹轉。」
在小說裡用第一個謎帶出這句俗語,埋伏點出賈府的命運。大樹,就是靠著朝廷庇護,在政治上贏得特權地位的賈府。而在賈府上下層層宗法關係中,賈母是處於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長,恰似站在樹梢的老猢猻。
這是一場元宵燈謎預示的謎中謎,也是現實人生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