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颱風又來了,天天上山的人壓力最大!屏東縣霧台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張慶光,十三年來每天從高雄市到海拔八百公尺的霧台鄉服務,有一回山路坍方,醫護人員還徒步穿越落石區送病人下山,驚險畫面就像電影一樣;張慶光為部落請命,他說,「山裡最需要的就是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屏東縣霧台鄉是魯凱族的大本營,當地人口約三千人,山區除了一家牙科診所外,就只有衛生所有兩名醫師駐診,醫師稱自己是「一般內科」,病患則稱他們是「全科」,因為只要有病痛,從老人糖尿病到小朋友發燒、感冒,找衛生所醫師就對了。
衛生所醫師除了定點服務之外,每天還得到各部落巡迴醫療,前兩年好茶地區坍方,醫護人員得揹著醫療用品徒步入山,還有偏遠的大武部落,今年以前對外交通就靠一條吊橋,醫謢人員就算再害怕也得過橋,張慶光說:「沒有辦法,因為病人就在山的那一邊等你。」
二○○四年一次豪雨造成台二十四線坍方,當晚七時許一名七十多歲老人突然昏迷,他和護士趕到現場,初步診斷是腦中風,必須立刻送下山,但是當時道路中斷,連車子都過不了,後來透過緊急醫療網連絡後,張慶光和護士一起送病患到道路坍方處,再徒步抬著擔架,摸黑穿越落石區,由山下的救護車接駁下山,及時救回鄉民生命。事後想起這段驚魂記,張慶光笑著說:「當時哪有時間管落石到底有多高,只是想救人。」
張慶光和護士楊麗貞、陳慧雅都住在高雄市,每天一大早就得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上山,距離約五十多公里,他們說,車子被小落石「K到」幾乎是常有的事,不過,「這裡的民眾熱情,對醫護人員很尊敬」,天氣好的時候,總會讓人忘了風雨阻路的窘境。
到霧台服務十三年了,就像半個魯凱族人一樣,泰雅族的張慶光以醫生的眼光看部落,他認為目前山區最缺乏的可能就是消防隊,如果有四十四小時的救護系統,再加上一條安全穩定的路,鄉民就更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