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捏麵藝術傳承充滿使命感的「老頑童」謝慶發老師,舉辦親子教學活動,現場總是座無虛席,而他親切有趣的教學風格,活潑炒熱現場氣氛,讓孩子們歡喜學習藝術,寓教於樂。
謝慶發認為,捏麵人充滿先人無限的智慧與歷史記憶,透過小朋友創意新思維,捏麵人技藝就能發揚光大,並展現不凡的新生命。
上課前,謝慶發會先來一段「捏麵人講古」,相傳捏麵人是三國時代,孔明征伐南蠻成功後班師回朝,在渡江時忽遇狂風大作、江水暴漲,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麵料製成人頭與牲禮,陳設香案,灑酒祭江,說也奇怪,剎那間風平浪靜,萬里無雲,大軍順利渡江,所以捏麵人又稱之為「江米人」,後人並尊孔明為捏麵人的祖師爺。
謝慶發純樸的外貌,親切流利的台語口音,讓聽講的大、小朋友神情都很專注。示範傳統捏麵人的做法時,謝慶發會將圓形、長條形、水滴形三種基本形,搭配進階螺旋紋、流星紋技法並加以變化,就能捏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囉。像是Hello Kitty、哆啦A夢、皮卡丘、櫻桃小丸子、美人魚、米奇、孫悟空、酷企鵝等,都讓小朋友們嘖嘖稱奇。
謝慶發的捏麵人有一項特色,不但耐看而且也能吃,原來他一直堅持傳統作法,採用糯米為原料,調配色彩繽紛的食用色素,將之混合捏塑。不過謝慶發幽默的說,為了使作品色彩鮮艷搶眼,麵糰中加入的色素量頗多,基於衛生與健康考量,除非戰亂物資缺乏,否則還是不要吃較好。
隨著現代化腳步,謝慶發頗為感慨的說,如今這項傳統技藝已逐漸式微,所以每當想起前人的智慧結晶,總是讓他覺得責無旁貸,心心念念希望將每個小麵糰賦予色彩及生命的喜悅,並把這項古早的民俗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