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頒第十一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胡銘華,雖然是極重度腦性麻痺原住民,但是他經常用行動證明:「別人做得到,我也做得到」。(圖/周大觀基金會提供)
今年25歲的胡銘華,成長於花蓮布農族家庭,是個極端耐操的「七年級生」。因母親上山打獵時不慎跌倒早產,胡銘華一出生就是極重度腦性麻痺患者,先天頭臉會不由自主扭曲,左手也經常抽筋似地緊握攣縮。
從小,家人誤以為他天生弱智,把他送進入天主教安德啟智中心,十歲接受個別輔導自學,十三歲才勉強用雙腳走路,踏出人生第一步。國中時,老師發現,雖然胡銘華頭部、臉部、左手因腦部受損難以協調,但他學習能力很強,能克服許多困難,絕不是弱智。
老師主動推薦他到彰化仁愛實驗高中就讀,之後考上環球科技大學。今年,順利從環球科大企管系畢業,回到曾孕育他的啟智中心服務。
卡玫基颱風過後,胡銘華從台北樹林開車回到花蓮玉里,他得意地說:「我一個人開車,而且還走蘇花公路喔!」
「當年考汽車駕照時,我一直拜託醫生開證明讓我去考,結果醫生總是半信半疑回說:『你行嗎?』,並拒絕開證明給我。」直到在玉里鎮和一位醫師論辯了四十分鐘,才說服醫師同意開具證明,讓他順利考取駕照,體驗掌握方向盤的樂趣。
歷經20年跌跌撞撞,胡銘華總算克服了頭破血流、抽筋等學走路的艱辛過程。胡銘華說:「我一直認為:別人做得到,我也做得到」。他取得駕照的第一天,就開車回到安德啟智中心,向老師們報告好消息,老師都對他的自信、能力感到驕傲。
而胡銘華也希望以這份充滿自信與樂觀的的態度,協助「安德啟智中心」創辦人法國籍神父劉一峰,擴建身心障礙人士終老之所的社區家園。
「神父已經奉獻28年了,還要四處籌錢煩惱,我真的不忍心。」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的胡銘華,已著手規畫智障學生日後的學習環境,他還經常呼籲社會各界提供更多機會,讓「安德啟智中心」的智障生,更有尊嚴的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