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醫療院內感染是影響病人安全的重大問題,約20%至70%的感染可透過良好手部衛生預防。全球醫療機構的手部衛生遵從率僅約40%,國家衛生研究院聯手部立桃園醫院,開發物聯網AI監測系統,只要醫護人員配戴一個「藍芽追蹤器」,就能得知醫護人員是否有落實洗手消毒等行為,這項成果已登上國際期刊《Global Challenges》封面。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常導致病情惡化、住院時間延長,甚至增加死亡風險,尤其在加護病房更常見。歐洲研究顯示,約19%的加護病房病人及50%住院新生兒曾受感染影響。手部衛生是預防關鍵,但直接觀察洗手行為耗時費力,並且醫護人員可能因被監視而改變行為,影響觀察準確性。
由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副所長廖倫德,與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林宜君醫師、游玉琲護理長領軍的團隊,開發出整合性手部衛生監測系統。
該系統結合藍牙定位、壓力與超音波感測器,自動偵測醫護人員在進出病房時的洗手行為,無需主動刷卡或配戴手環,減少對醫療流程的干擾。數據透過無線網路傳至雲端,即時生成視覺化報表,準確率達72%。
這套系統簡化世界衛生組織的「洗手五時機」,聚焦進出病房兩個關鍵時點,降低醫護人員負擔。相較傳統觀察方式,它無需大量人力,可長期監測並快速應用於不同醫療場域。系統具高度擴展性,能依各院所需求調整部署,未來可透過訊號校正提升準確率,進一步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研究團隊採用設計科學研究方法,經過模擬測試與臨床應用,確保系統實用性。該系統不僅提升手部衛生遵從率,也為醫療院所提供有效管理工具,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守護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