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有關「三大阿僧祇劫」之意涵的釐清與釋疑(六)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2025.07.13
3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壽命與時間經驗的相對性

在上周的文中,我們談到地球上各類生物壽命長短的對照與比較,從蜉蝣的「朝生暮死」到水母的「千秋萬壽」,不一而足。其實,所謂「長壽」或「短命」,都只是相對的概念而已,沒有任何實質或者絕對的意義。然而,因為我們凡夫的肉眼看不到「前世」與「來生」,只能看到「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所以就非常計較生命的長、短、夭、壽。

諸佛的佛眼與菩薩的法眼,照見諸法不生不滅,也洞觀凡夫「一期接著一期」的「分段生死」,以及三乘諸聖賢「了脫六道輪迴」的「變異生死」,因此破除了「長、短、夭、壽」的生命概念與執著,這就是佛陀在《金剛經》中所開示的「無壽者相」。

上周文中也提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運用數學與物理論證了宇宙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而且後來經過實驗證明,在不同的時空座標以及相對速度的差異下,時間的長短與空間的大小,乃至質量的輕重,都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

除了上述「壽命與時間的相對性」兩點之外,還有一個極有趣的觀點,就是「時間經驗與感受的相對性」。我們人類將時間劃分為「年、月、日、時、分、秒」等等,這是我們能夠經驗及感受到的現世時間。再長一點時間的有:十二年為一紀,三十年為一世,一百年為一世紀。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親身經歷到「一紀」與「一世」的時間,不但有經驗及感受,也有記憶與概念。

至於一個世紀,因為已經超過人類的平均壽命,絕大多數人都不克親身經歷。不過,我們可以經由閱讀古今典籍,透過經史子集、詩詞歌賦與筆記小說的內容,加以思惟、想像,而能穿越上下古今,神交古人,延伸我們的生命經驗與概念,長達上千年的時空。現代人還可以經由閱讀檔案資料,觀賞照片、影片、紀錄片,再加上自身原有的生命經驗,仍然可以感受到上百年的時間與歷史。

至於佛典經論中所說的「劫」,它的時空範圍過於廣大,遠遠超過我們有限的生命經驗與認知範圍,僅能有一些約略的抽象概念,等到未來有朝一日能夠斷除煩惱、開悟證果、了生脫死,乃至見佛聞法、悟無生法忍,屆時就可以突破有限的生命,超越狹隘的時空,親證法界的廣大時空。

我們再反過來談一下,非常微小短暫的時間經驗與感受,剛剛已經談到我們人類可以經驗、感受到一分一秒乃至一紀一世的時間,但是無法經驗、感受到極長久的一劫與極短暫的一剎那。

人類因為有零點一至零點四秒的「視覺暫留」,無法看清極短暫快速的動作,所以我們觀看以每秒二十四格播放的影片,在大腦中呈現的是連續的畫面。而一些動物有比人類更短的「視覺暫留」,多數昆蟲的複眼結構使其具有更快的視覺暫留,能夠感知到快速移動的物體,讓牠們來看電影的話,牠們看到的是一張一張的個別畫面,而非連續的影片,也因此牠們可以經驗到極短的時間。接下來,我舉一些昆蟲的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時間經驗與感受的相對性」,也就是不同眾生對於時間的經驗與感受有相當大的差異。

一般而言,昆蟲飛行時,翅膀振動的頻率範圍很廣,從每秒幾次到數百次不等。例如蝴蝶,每秒振動幾次,而例如蜜蜂,每秒振動數百次。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取決於昆蟲的種類和大小,較小的昆蟲通常需要更快的翅膀振動頻率才能保持飛行。昆蟲飛行時發出的嗡嗡聲,是由它的翅膀振動發出的。

蝴蝶每秒鐘能夠振動翅膀五至六次,熊蜂每秒鐘能夠振動翅膀約一百一十次,非洲的采采蠅每秒振翅約一百二十次,普通的蒼蠅每秒約二百至三百次,蜜蜂每秒約三百至四百次,蚊子每秒約五百至六百次,金龜子(金匠花金龜)每秒約五百至六百次,而一種小蚊蚋,每秒能夠振動翅膀高達七百至一千次,真是不可思議的超高速度!此外,還有蜂鳥,蜂鳥雖然不是昆蟲,但牠的翅膀振動頻率也很高,每秒可達五十次以上。

承上所述,蝴蝶每振動翅膀一次,歷時約六分之一秒;蜂鳥每振翅一次,歷時五十分之一秒;蒼蠅每振翅一次,歷時約二百五十分之一秒;蜜蜂每振翅一次,歷時約三百五十分之一秒;蚊子每振翅一次,歷時約五百五十分之一秒;小蚊蚋每振翅一次,歷時可快到千分之一秒!換言之,蝴蝶可以經驗及感受到六分之一秒的短暫時間,蜂鳥可以經驗及感受到五十分之一秒的短暫時間,而小蚊蚋竟然可以經驗及感受到千分之一秒的極短暫時間!這是人類毫無概念、也無法想像的時間經驗。(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