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將對等關稅實施日期延後到8月1日,據說是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官員力主再多爭取時間,以利和更多國家談成貿易協議。川普8日已表明8月上路的關稅不會再延,貝森特估計今年美國關稅收入可達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8.75兆元)。
路透報導,貝森特在白宮內閣會議表示,川普新關稅收入主要自第2季才開始,當時川普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全面性10%關稅,並且提高鋼鋁與汽車關稅。財政部發言人表示,3000億美元目標對應日期是今年底,而不是政府財政年度結束的9月30日。
《紐約時報》報導,上任僅一個多月的南韓總統李在明正努力在談成協議與國家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上周已派出高層代表團赴美協商。
月底前南韓還有機會提出妥協方案。不過,南韓政策室長金容範在總統辦公室8日緊急召開的對策會議上強調,保護南韓國家利益比迅速達成協議更重要。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8日表示,美國與大陸8月初將展開更大範疇貿易會談,他將與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葛里爾一起訪問大陸。
美中6月達成貿易框架協議,彼此調降關稅,但許多細節仍不明確,外界正密切觀察該協議是否會在美國另訂的8月12日最後期限前破裂,或是雙方可達成持久和解。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從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包括日本、印度和印尼在內,來自亞洲的代表已至少20次前往華盛頓,累計飛行時間超過770小時,相當於整整1個月都在空中奔波,飛行總里程超過56.3萬公里,相當繞地球14圈。
台灣代表累計飛行時數達108個小時,在亞洲與南韓並列第3,日本代表以175小時居首。印度代表團累積飛行120小時,在亞洲僅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