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4日升至28.931元,外資成為左右新台幣的關鍵力量,這也使得中央銀行近期在匯市管理上關注外資動向,除了研議對特定外資投資台股改採嚴格的T+1結算制度,也緊盯外資是否錢藏短期商業本票(CP)、或者去借高利率的資金,卻放在低利率的用途,等待賺匯差套利。
針對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4日宣布,研議對「自我管理不佳」的外資,從T+2改為T+1,也就是今天買股票,明天要匯入款項,同樣的今天賣股票,明天就得匯出。法人表示,若擴大實施對象,或執行標準不夠明確,恐影響部分外資進出台股的意願與效率,進一步衝擊市場流動性,建議央行在政策設計仍需兼顧監理與市場信心,避免過度緊縮導致反效果。
除了研議對涉嫌炒匯外資祭出嚴格的股款交割措施,據了解,外資閃躲央行要求資金匯入須進行投資的要求,不只把錢放在0050反一等反向ETF(指數型股票基金),另一個管道就是躲進票券公司所發的短期商業本票(CP)。知情人士說,原本利率約1.5%、且大多以銀行為持有對象的CP,近來成為外資爭搶的標的,利率更壓低到1.4%。
除了購買短票,知情人士指出,若外資刻意去借高利率的資金,卻放在低利率的用途,也會引起央行質疑是在等待賺匯差套利的機會。舉例來說,美元借款利率成本現在遠高於新台幣至少400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當外資借美元資金,卻透過設質擔保等方式,把這筆錢作報酬率低的短期投資,就會引發央行的懷疑。而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外資,央行也會去檢視出口商是否有這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