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軍各軍種近日向國會爭取預算時,無不重申中國大陸是「步步進逼的威脅」。空軍指出,解放軍逾九百枚短程飛彈能打擊台灣,四百枚陸基飛彈可覆蓋第一島鏈,當前又以共軍「殺傷網」(kill web)最讓太空軍憂心。
美國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小組二十六日召開空軍暨太空軍預算聽證會,空軍部長梅因克(Troy Meink)及太空軍作戰部長薩茲曼(Chance Saltzman)等出席。
兩人於書面證詞提到,解放軍火箭軍正在推進長期現代化計畫,以增強戰略嚇阻能力。火箭軍擁有九百多枚可射向台灣的短程彈道飛彈、四百枚可覆蓋第一島鏈的陸基巡弋飛彈。
此外,火箭軍還有一千三百枚可射向第二島鏈的中程彈道飛彈、五百枚可打擊阿拉斯加及澳洲部分地區的中長程彈道飛彈,還有超過四百枚能將核武送達全球的洲際彈道飛彈。
「大陸部署搭載極音速滑翔載具的東風十七中程彈道飛彈,將持續改變火箭軍的樣貌」,梅因克指出,這項系統可能取代部分舊型短程飛彈,並用於打擊西太平洋的外國軍事基地及艦隊。
「我最擔憂的是大陸所部署的殺傷網」,薩茲曼在回應太空軍所面臨的威脅時指出,「殺傷網」使共軍能夠在遠距離追蹤並瞄準美軍聯合作戰部隊及其他所有作戰領域。
他指出,解放軍已在衛星軌道上部署一套非常強大的「情報、監測與偵察」(ISR)網絡。如果美軍要保護聯合作戰部隊,就必須有能力減緩共軍透過「殺傷網」產生的影響。
「殺傷網」是相對較新的概念,美軍直到約二○一八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術語。薩茲曼去年三月示警,大陸已經發射逾四百七十顆ISR衛星,「正為強大的感測器射擊殺傷網提供資訊」。這類由感測器連結至打擊單位的「殺傷網」透過資料共享與自動化,加快攻擊速度,於數秒內完成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