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具有濃厚藝術氣質的庫爾貝(一八一九~一八七七),二十二歲那年,父親送他到巴黎念法律,他卻立志成為畫家,自己到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學習。主張寫實的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天使,因此我不會畫他。」從不模仿、描繪想象中事物,讓他成為十九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的開拓者。
當時占據整個歐洲藝術界的是法國學院派,也即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作品。
不流於俗的庫爾貝把現實中的平民生活,以寫實手法帶入圖畫,如一八五二年首次在巴黎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村裡的年輕女人」,不只不受歡迎,還引起極大的爭議。對被壓迫者充滿同情和正義的庫爾貝,堅持寫實並且不加修飾再現周圍的現實生活,獲得官方藝術界將他拒絕於展覽場門外的結果。(圖「篩穀的婦女」)
一八五五年,庫爾貝在巴黎世界博覽會對面,自己搭建一個小棚子,舉辦個人畫展。主題是「現實主義:庫爾貝,他四十件作品的展覽」。與此同時,發表著名的《現實主義宣言》:「繪畫實際上就是具體的藝術,它不是別的,是對現實的即存事物的描繪。」首次打出了現實主義的旗號。強烈反對因襲虛偽,確立以真實生活作為創作依據的他,張揚「用畫筆記錄生活,藝術創作絕不取悅他人」的思想。
這種獨樹一幟的創作原則,一如他宣言中的話:「我的心願全然不是要達到為藝術而藝術那個無益的目標,……要按照我所見來表達我們時代的風格、思想、面貌,不僅做一名畫家,還要做一個人,總之,要創造活生生的藝術才是我的目標。」類似的藝術表現,在法國藝術界以前不曾出現過。
這次獨特的個展,包括他的重要作品「篩穀的婦女」。畫中的主角人物,跪在地上篩穀的婦女,背對畫面,沒有看見臉孔,但她的樸素勤勞通過她的勞動非常生動地揭示,另一個斜斜地倚在糧包上的婦女,畫家刻畫她疲憊的神情,然而雙手不停工作。庫爾貝非常具體並突出表現了農村姑娘特有的勤勞品質和健康形象。
其他名作還有「碎石工」、「泥瓦匠」等,皆以貧苦的勞動人民為主要描繪物件,在之前的西歐畫壇中極為少見。一八六九年,慕尼黑世界博覽會上,長期被批評和排擠的現實主義創始人庫爾貝的繪畫,贏得眾人的讚揚,藝術成就終於獲得公認。
一八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庫爾貝客死瑞士。
在「印象派」沙龍成立會上,馬內說過:「庫爾貝在這個時代的優秀藝術表現足以光耀後世,成為我及後來者的榜樣。」庫爾貝一生描繪生活平凡的美和突出光影的技巧影響了後世的畫家。法國評論家認為:「沒有庫爾貝,就沒有馬內,沒有馬內,便沒有印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