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有效整合社會資源
目前,政府辦理社會福利預算經費有限,有相當大的社會資源來自於民間,而各地所成立的慈善會,成為政府與民間穿針引線的角色,對於協助推動社會福利工作,功不可沒。
其實,政府真做好社會福利?民間仍是一大疑問,尤其是政府將大部分的社會福利預算經費用於特殊族群,如老年、兒童、殘障等。對於貧困、急難救助等顯得輕視,導致急難救助工作,唯有依靠民間社會慈善團體來協助,而且也較時效性。
不諱言的,由民間社會慈善團體代替政府辦理急難救助,因受限於人力、物力,所以大都屬於地區性未能普及是一大缺失。政府應加強與社團配合,提供個案資料、人力、經費的支援、相輔相成,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建立完整統一的救助案轉介制度,整合社會資源,透過全省各地的社會慈善社團,依各慈善社團救助條件而加以救助。陳義丁(彰化/中華民國生暉愛心慈善會創會長)
照顧弱勢兒童 政府還要加把勁
日昨,又發生「北市胡氏父子三人燒炭自殺!」、「高雄市男子黃正和攜子燒炭自殺!」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家庭自殺悲劇,單單最近三個月以來,就有多達十餘起的這類悲劇發生。究其原因,家庭經濟、殘障子女照護問題佔大半!如此嚴重社會問題,政府不能再忽視了。筆者建議政府該伸出援手了,協助照顧弱勢兒童的生活、學習以及謀一技之長,讓他們能自立。王懷南(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設置兒少專責機關 確保兒童福祉
社會環境的變遷,包括人口、家庭、勞動市場等等轉變。在人口方面,老年人口增加,幼年人口減少;家庭方面,核心家庭增加,單親家庭增加;勞動市場方面,雙薪家庭增加,老幼照顧需求增加。為解決社會環境變遷所引發的問題,社會福利的制度應運而生。
我國社會福利真做好嗎?處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不低、貧富不均的大環境下,不言而喻。就以兒童而言,是處於相對弱勢的族群,據報載,在政府組織再造計畫中,成立不到八年的兒童局,將面臨裁撤的命運,想想兒少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十三以上,兒少福利預算卻僅佔社會福利支出的百分之五不到,如此捉襟見肘之窘態,再把兒童局業務整併到「社會及家庭服務司」,不禁感慨,誰來關懷兒童福祉呢?
先進國家設有兒少專責機關,積極提供兒童福利。我國是以人權立國的國家,兒童又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政府不但不能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裁撤兒童局,反而應設置兒少專責機關,確保兒童福祉。耕耘(高雄縣/退休人員)
難道中低收入戶就不可以有存款?
同事阿文最近被取消中低收入戶資格,原因很簡單,雖然他的母親領有重度身心障礙手冊,但因為他和共同生活的姊姊都有收入,所以超過了政府平均個人最低生活標準。但事實上,他們家不但租屋,而且姊姊還撫養一個未成年的小孩,甚至政府單位還要阿文提供已經過世的祖父母的戶籍資料,前後查三代,阿文雖不斷陳述家境的不堪,但面對這不盡人情的嚴苛的標準,阿文除了無奈就只有默默的接受,可想而知,這對已經負債的阿文更是雪上加霜。
無獨有偶,鄰家大姊也是單親媽媽,租房子獨立撫養兩個未成年的小孩,依標準也領有中低收入戶補助,但這位單親媽媽勤儉又能吃苦,一人兼多份零工,好不容易積攢下二十萬元的銀行存款,以備孩子讀書不時之需。然而就是這筆唯一的存款,卻也被政府以存款超過標準取消中低收入補助,鄰家大姊欲哭無淚,難道政府是鼓勵中低收入戶把賺來的錢都花光光?
難道,中低收入戶就不可以有一點點省吃儉用的存款?政府難到不管他們是否居無定所?不知道這樣的福利政策,是真正照顧弱勢族群還是劫貧濟富?政府該通盤檢討所有的福利政策的缺失,去除弊端和漏洞,不應再讓真正的弱勢族群,永遠都生活在社會的邊緣。王新偉(救助團體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