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入則孝篇中的「冬則溫,夏則凊」,是在教導子女如何侍奉和體貼父母,並力行實踐,以示孝道。
溫,有不冷不熱和柔、順、靜、良,以及加熱使之暖和的意思。凊,讀音ㄐㄧㄥ,寒冷之意,在《說文解字》中,屬於冫部。《玉篇‧冫部》:「凊,寒也,冷也。」《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古籍中的「溫以禦其寒,凊以致其涼」,說的即是此意。
家庭中若是父慈子孝,親子之間親愛祥和,孝順又體貼的子女必然細膩周到,盡力讓父母生活起居一切順心,不忍他們承受夏熱冬寒。
冬季時屋外冰天雪地,屋內被褥也寒涼如冰,父母就寢前,子女會先躺進被窩中為父母溫被,待被窩暖和了,再請他們就寢;夏日酷熱時,也會提前將床鋪搧涼,再請父母上床安歇。
漫畫大師劉興欽有一幅水墨民俗畫,畫的是早年鄉下人的生活。畫中的阿欽,在爺爺上床前,自己先躺在爺爺床上讓蚊子叮咬,待蚊子吃飽了,再請爺爺上床睡覺,此孝行與「冬則溫,夏則凊」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