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境部昨公布2025年版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我國2023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56.9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64%。然而細看各部門的溫室氣體碳排,能源部門不減反增,距離第2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10%有段距離。
最新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統計顯示,2023年能源部門溫室氣體總排放量2億5273萬公噸,反而較基準年的2億4989萬公噸還多1.1%,包含二氧化碳及甲烷等都有所增加。
邁入非核 第2期達標有難度
2023年雖然核一廠和核二廠機組都已停機,但是核三廠機組仍在運轉,即使有核三機組的支援,但能源部門的碳排仍無法較基準年下降,如今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在大幅依賴火力發電下,要達到第2期溫室氣體管制10%的目標將更有難度。
環境部氣候署淨零推動組長溫育勇表示,就歷年溫室氣體排放趨勢,我國自2007年達高峰後整體呈下降趨勢,期間2021年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呈現單一年上升,2022年及2023年排放量則再度呈現穩定下降趨勢。
溫育勇坦言,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確實仍有增加,一來與整體的經濟成長有關,二來能源部門的計算含括能源製造、運輸、住宅、農林漁牧等能源使用的碳排,因此能源產業的排放量還是有變高,相較基準年成長了1.1%左右。
溫育勇說,雖然能源部門的碳排放量有增加,但整體的電力排放係數是有在減少的,這和燃煤轉天然氣的能源轉型有關。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強調,能源是每個產業的必要消耗,還是要看總體溫室氣體的減量幅度,能源部門的增幅也在合理範圍內。他指出,2024年可以減少6%,2025年預計可以到9%,但碳排的減量還是和每年的景氣行情有很大關聯。
環團:減碳幅度 杯水車薪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祕書長鄭佾展表示,環境部依法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雖強調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44%,但總碳排放卻僅減少4.64%,遠低於第2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應減量10%的規定,令人對日前公布的第3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毫無信心。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忻儀表示,環境部公布2023年淨排放量較基準年減少4.64%,作為環境組織固然樂見初步成效,但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與持續攀升的用電需求,這樣的減碳幅度無異於杯水車薪。
此外,近期環境部召開的環評會議爭議不斷,上周更因民眾無法進入會場,被要求到會議室看直播爆發衝突,環保團體昨天在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痛批公民參與大開倒車,要求改正。彭啓明強調,環評在各部會的會議中已經是最透明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