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 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文/李胤霆 |2025.05.26
169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年初,某所國中以「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為入學作文考題,使得上千名考生為了扣合題旨,不約而同在文中「賜死」親友或寵物,以營造落淚的悲情。一道試題導致許多生命「被迫同時離世」的情況,讓閱卷老師們又好氣又好笑,事件上了新聞被熱議了整個週末。

我關注的,不僅是學生寫作題材貧乏的困境,還有報考私立中學人數激增的現象。連續幾個周末,多所私立中學舉辦入學考試,報考人數皆達數千人,甚至造成學校四周交通堵塞,需要出動警察協助疏導。

由古至今,父母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場所,總是不辭辛勞、煞費苦心。《三字經》中耳熟能詳的:「昔孟母,擇鄰處。」講述的便是數千年前孟子的母親,注意到環境對小孟子的影響巨大,不止一次搬家。

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鄒孟軻母》:「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詳載孟母覺察,小小的孟子愛仿效住家附近的人事,因此居住地一搬再搬的經過。

孟父過世得早,孟母獨自撫養孟子,生活艱辛,最初選擇居住在地價便宜的墓地旁。然而,孟子日漸長大,開始有學習、模仿的能力,天天觸目所及就是送葬的隊伍,於是仿照喪葬祭祀之事,被孟母看見了。孟母警醒,鄰近墓地完全不適合孩子居住,立刻決定搬家。

移居到房價比墓地略高一些的市場邊後,過沒多久,孟子無論在家中或和朋友玩耍時,又模擬起商家、小販的叫賣聲和動作。孟母觀察著孟子的言行,認為住市場周邊還是不太妥當,馬上又遷移。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並經歷一番思量,最終母子倆遷居到物價更高的學校附近。這回,孟母的用心總算沒有白費,孟子跟著學子們學習鞠躬進退的禮節。孟母見孟子舉止有度,這才鬆了一口氣,定居下來。

此故事即是成語「孟母三遷」(或作「孟母擇鄰」、「孟母三徙」)的由來。如今用以形容家長為子女選擇良好學習環境所花費的苦心。

近年來,隨著教育內容、制度與法規改變,學生在校園內的自由度愈來愈高,老師的管束權卻愈來愈低,尤其是公立學校的老師們,成為一群「有責無權」的教育者,進而造成層出不窮的校園問題。

於是,考量到學習風氣較佳、老師較有管束力、校園安全等等因素,家長寧可花費更多金錢與通勤時間,紛紛將孩子送往私立或體制外的學校。這樣的心態,實與古代孟母遷徙的抉擇無異。

孟母當年做到了,替孟子找到適合安居、學習的處所。但願如今的我們,也能尋覓出平衡自由度與管束權的教育方式,建立更完善的內容及制度,許孩子們一個安全、良好的學習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