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二十日就未來應對健康危機的舉措,通過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大流行公約》,然而世衛過去最大金主美國已表明「不會奉陪」。
法新社報導,這份協議目的是要在未來任何流行疫情期間,藉由改善全球協調、監測工作及疫苗取得,來避免如同COVID-19疫情期間,所出現雜亂無章、國際大亂的窘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這場決策年度大會上表示:「藉由這份協議,我們會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能妥善應對疫情。」
協議文本在經過數輪緊張協商後,上個月達成共識定稿。
據路透報導,這份協議旨在確保未來疫情來襲時,全球皆能取得藥品、療法與疫苗。協議規定,參與的製造商在疫情期間必須將疫苗、藥品與檢測工具的百分之二十撥給世衛,以確保較貧的國家能獲得相關資源。
然而,在美國總統川普今年一月上任,啟動美國退出世衛的為期十二個月程序後,美方談判代表便退出這份協議的磋商。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在大會的視訊演說中抨擊世衛,稱世衛這份新協議未能從疫情中記取教訓:「世衛加倍努力達成這份《大流行公約》,只會讓應對防疫中面臨的所有缺失固定下來…,我們不會奉陪。」
此外,世衛表示,中國大陸、卡達、瑞士等多國,二十日在年度大會承諾提供逾一點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一億元)資金,同時各國接受增加會費,以協助彌補最大資助國美國退出之後的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