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珠 化身彩虹傳承綠島美食 文/林婉美 |2025.05.17 語音朗讀 9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行腳節目已多次找上惠珠姐,請她宣揚綠島之美。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彩虹襪阿嬤」護蟹過程不避辛苦,每天都要在海邊走好幾回。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彩虹襪阿嬤」惠珠姐,展露最經典的笑臉。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惠珠姐蹲坐路邊提醒駕駛小心不要壓到陸蟹媽媽。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提著水桶帶著小外孫,沿路撿蟹護送到海邊,維護綠島環境。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阿嬤(右)煎出香噴噴的芡粿,讓本文作者十分驚豔。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奧氏後相手蟹殼上有兩道明顯的「白眉毛」。圖/Leochang9惠珠姐蹲坐路邊提醒駕駛小心不要壓到陸蟹媽媽。圖/綠島彩虹襪阿嬤FB 文/林婉美草根味十足的綠島「彩虹襪阿嬤」惠珠姐,可說是當地相當活躍的大姐頭,她對人對事熱情、熱心,小事不計較,特別愛分享,只要是有利於公眾的事,或推廣綠島傳統之美,總能看見她參與的身影,甚至近幾年至少有3、4個行腳節目、美食單元、宣傳短片請她大方入鏡……綠島,是東台灣太平洋上的美麗小島,以壯闊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文化和濃厚的人情味聞名。在這座島嶼上的溫泉村,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總是穿梭在各種活動和人群之間,她的存在像是一道亮眼的彩虹,將這座島的居民與文化緊緊連結在一起。 這位人稱「彩虹襪阿嬤」的李惠珠,因為總是穿著女兒送的彩虹襪,騎著滿載物品的摩托車,在島上穿梭,從籌辦廟會到製作綠島傳統美食,從關懷社區居民及陸蟹,到推動地方經濟暢旺,她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 對於綠島的居民來說,親切熱情的「惠珠姐」,不只是個能幹的女人,更是一股凝聚社區的力量,一位讓這座島嶼充滿溫度的靈魂人物。有她在島上永遠熱鬧特別是遇到各種節日慶典時,她總是化身總舖師,製作各種綠島特有的傳統美食,邀請四鄰好友蒞臨享用,目的只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忘了:綠島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綠島的產業愈來愈依賴觀光,但如果端上桌的食物都是批發來的,那和別處有何不同?」惠珠姐想煮一些大家一入口,就會忍不住說:「這個點心(這道菜)只有在綠島才吃得到!」綠島雖然面積不大,但信仰文化與傳統民俗活動卻非常豐富。元宵節、爐主抽籤、宮廟祭典,這些習俗不僅是島民的信仰支柱,更是社區凝聚的關鍵。而在溫泉村,豐富的宮廟活動背後,總是少不了「惠珠姐」的身影。共食宴席凝聚眾人心其中,土地公廟每年最著名的活動「元宵節共食宴席」,可說是綠島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刻之一。這一天,村民們會在廟前空地擺上長桌,共同準備豐盛的食物,邀島民和遊客齊聚圍坐一起享用,從午後就陸續有人抵達,直到天擦黑時,至少已聚集3、400百人開心享用流水席了。這樣的共食文化,不僅象徵團圓,也讓遠道而來的遊客,感受到綠島人的熱情。而據當地耆老表示,最早活動之所以能辦得起來,甚至打響美味及好客的口碑,前10年幾乎全靠李惠珠出錢出力,不計成敗付出。畢竟,這種自發性的大型宴席活動,想要辦得豐盛熱鬧,事前的準備和過程的付出,說起來並不容易,尤其是採買食材、安排座位到烹飪料理,無一不需要大量人手,並且還要有拿得出手的好手藝。用手路菜黏住人間情幸運的是,溫泉村因為有「惠珠姐」這號人物,村裡有事總是身先士卒,包粽子、煎芡粿、煮湯圓,號召帶領村內的婦女們一起動手,確保每個到場的客人,都能吃上一口溫暖的飯菜。隨著活動愈辦愈熱鬧,隨之加入奉獻的民眾也愈來愈多…… 「這不只是吃飯,而是藉著機會,讓大家能聚在一起交流情感。」惠珠姐認為,這樣的傳統不能被遺忘,這不只是信仰(元宵節民俗上是天官誕辰),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貢獻母金做為發財金此外,她還策畫了「發財金」活動,形成一種獨特的社區經濟模式。活動的規則很簡單——由她與好友出資包紅包,讓村民來抽紅包並許願,這一年中若願望實現,則可隨意樂捐,所捐出的錢便集結用來籌辦下一次活動。 這樣的循環模式,不僅讓社區活動得以維持,也讓一些社區建設有經費得以落實。事實上,綠島的土地公廟,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募款集結,慢慢擴建成今天的規模的。 讓傳統成為一種力量除了節慶活動,當村內有家庭遭遇困難,惠珠姐會自發性地組織募款活動,甚至直接提供幫助。她特別照顧村內的婦女,鼓勵婦女們參與活動,學習製作傳統美食,不僅有工作收入,也結交能合作的朋友,還能讓綠島的傳統美味得以傳承。然而,這樣的努力並不總是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她曾經被人質疑是不是「從中賺許多錢」,面對這些閒言閒語,她只是笑著說:「做這種事本來就容易被人說三道四,但這些錢不是給我的,而是用來讓大家一起變好的。」她的信念從未動搖,堅持為社區付出,讓傳統文化不斷延續。 雖不識字卻能護家園每年7~10月綠島體型嬌小的陸蟹「奧氏後相手蟹」,必須艱辛的下山橫越馬路,到海中沉降產卵後再回到山裡,這段期間,李惠珠常帶著孫子,動員鄰家的年輕人組織起來,帶著水桶在路上撿蟹護送到海邊,或是站在路邊提醒駕駛,小心不要讓當地人稱的「白眉毛」慘死路中。「這些年我見證綠島的變遷,也參與了這座島的發展,這不是少數人的事,必須全民共同參與。」在李惠珠的影響下,更多人開始關心社區文化、學習傳統技藝、參與社區活動,而這,正是她一直以來的初衷。 李惠珠雖然早年失學不識字,卻像是綠島的一道彩虹,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她努力守護綠島文化延續、讓人情溫度不滅,只要有她在,這座島的故事,將永遠溫暖、熱鬧、充滿生機和靈魂。行動連結傳統與未來惠珠姐不僅是一個活動推動者,更是一個傳統技藝的守護者。她的手藝,可說是綠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她會做的東西太多了——魚粽、炸棗、用花生豆渣做豆花、鴛鴦豆花生糖……這些綠島的傳統美食,不只是日常料理,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女兒蔡美娟如今也繼承了這份手藝,在綠島經營著「閎美小舖」,專賣手工花生豆花與花生豆漿,每年地瓜、芋頭收成時,更會自製地瓜圓和芋圓當配料,讓這份傳統不會隨時光逐漸消失,而是繼續被更多人品嘗著。 李惠珠一向鼓勵村內婦女共同參與。「因為環境改變,如今愈來愈難完全使用在地食材製作食物,但我希望每位婦女至少會做一道傳統料理,並推動更多人加入這場保留綠島味道的行動。」 從年輕到成為阿嬤,「惠珠姐」的熱情始終未曾減退。她常年穿著彩虹襪,騎著滿載物品的摩托車來回奔波,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奔走,為維護傳統文化努力。 前一篇文章 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 下一篇文章 林暉 多元跨界的文化企業家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2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3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4佛教音樂與儀式 聲音如何塑造宗教氛圍2025.08.2405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6昆士蘭佛光童軍團 慶祝成立7周年2025.08.2307台東熱氣球嘉年華閉幕2025.08.2308【森活小學堂】噗通! 是誰跳進了生態池2025.08.2409【藝象空間】千年華彩 天目綻放傳世之光2025.08.2410快樂閱讀 印度流動圖書館 2025.08.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 作者其他文章【海闊天空】 伊朗 輝煌壯麗文明古國【海闊天空】北非摩洛哥遇見小王子【海闊天空】 來去北非突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