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潔/桃園市復旦中學國中部二年級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大眾對外貌的標準不斷提升,明明「美」已經被定義得如此嚴苛,人們卻還在追求所謂「更完美」的模樣。其實,許多人並不真正理解美的定義,或者說——美,根本沒有固定的定義。
疫情過後,仍有許多年輕人不願摘下戴了三年的口罩,把它視為保護自己的神聖屏障,他們擔心一旦脫下面具,就會暴露出自認為「醜陋」的容貌。三年足以讓人迷失自己,而社群媒體上的明星美照,更加深了這種自卑與焦慮,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美麗病」——一種深埋在心中的疾病。
有一個同學常和我分享他在網路上看到的明星或網紅,說他們有多漂亮,但仔細看,他們與一般人並沒有太大差異。他們真正羨慕的,或許並不是外貌,而是那滿滿的稱讚與喜愛,於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很醜?為什麼都沒有人誇我?」
我們不知不覺中,早已讓別人來定義自己的美。這種比較一開始或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株小苗,最後卻長成壓得人喘不過氣的大樹。有些人因此將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外表上,過度在意打扮,甚至忘了自己還是學生,忘了學習才是當下的本分。他們的情緒全被髮型、妝容綁架,只要造型稍亂,就會焦慮、難過,甚至認為「人生就完了」。
這樣的美,值得我們拚命追逐嗎?美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來自大眾的標準?是朋友的喜好?我想,都不是。我認為,美應該是自由的、奔放的,是在自己喜歡的模樣上,適度修飾後展現出來的自信。我們要為自己而美,不要為了別人的目光活著,這才是最純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