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剴剴案」震驚社會,行政院會今擬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透過專法加強0至2歲托育管理。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草案加嚴保母執業資格,並研議在子法中落實有條件的「不預約訪視」,同時要求托育機構監視影像保存30天並上傳雲端。
近年兒虐事件從家內父母對子女施暴,變成家外保母、托嬰中心保育員對孩子動手,「剴剴案」爆發後更加速托育專法推動。此次《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共6章、78條,也將配套訂定19項子法。
陳時中表示,過去居家托育服務輔導與管理訂於授權辦法中,草案除提升法律位階,加嚴保母執業資格,刪除受訓即可執業,並強化托育機構透明度及管理內容,包括列帳查核、公布收費等。
機構監視影像 需保留30日
針對不當對待事件,陳時中說,草案規定托育機構保留監視影像30天並上傳雲端,儘管被托育界認為侵犯人權,但站在保護兒童權益角度,加上時常傳出托育不當對待案件,政府不允許案件出現證據不足的漏洞。但他強調,調閱監視器須符合一定條件,比如已通報或有具體事證。
草案中明確定義兒虐態樣,包括不得對兒童有身心虐待、體罰、霸凌、性騷擾、不當管教,或其他對兒童的身心暴力或不當對待行為,違者可處行為人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行為人的姓名及機構名稱。
此外,民間及立委都倡議將「不預約訪視」、「保母記點制」納進托育專法中,陳時中透露,兩項規範將在子法中研議落實,不預約訪視前提將採有條件進行,草案中強化托育人員違規究責,按情節輕重,輕則停權1至4年,嚴重者恐終身不得任用。
精進收養出養制度 保護兒童
民進黨立院黨團昨同步舉行「不能再有下個剴剴,民進黨全力以赴」記者會,提出5大精進制度措施,包括強化兒福聯盟監督機制、精進收出養制度,挺兒少立院修法雙管齊下、保障安置兒童福祉權益、升格合格保母托育品質等。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陳培瑜、林月琴、郭玉琴各自拿出5大精進制度措施圖卡,拼貼在一個「平安長大」的背板上,並一起喊出口號「守護兒少補破網,讓孩子平安長大」。
林月琴表示,剴剴案的審理不只揭露孩子遭虐致死,更看到兒少保護體系漏洞百出,尤其從地方政府到民間團體,這不是偶發是系統性失誤。因為這並非第一起個案,兒盟2019年就有類似案件,都是因為安置在保母家,也都是由兒盟安置的。所以,若不能藉剴剴案警醒,以避免後續還會有下一個個案,因此,應檢視地方政府的缺失,未來要如何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