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裡,有一個叫馬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親職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妳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馬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
馬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打拼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還名列前茅。其實,馬格麗特不光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鳳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如此,四十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於一九七九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十一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馬格麗特.柴契爾夫人。
「永遠都要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激發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許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了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採取具體行動。
那些最終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理想變成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