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確、正當的信仰,可以指引我們臻於道德圓滿至善的境界。
圖/阿虫繪,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什麼叫做「迷」?我們常常說:「眾生痴迷。」所謂的「迷」,就像閉著眼睛一樣;一層眼皮遮蔽了一切,使我們看不到外面的真實世界,及美麗的山川花木,而終日生活在黑暗、茫然之中。一旦張開眼睛,看到光明的世界;看到山河這樣美麗,日月如此爭輝,萬事萬物都那麼祥和,才知道以前那個黑暗、茫然的世界只是一種假相,這就是「悟」。
怎樣才能睜開心中的眼睛,看清一切真實的世相、法相呢?
一、世間迷信知多少?
世間有四種信仰:一是邪信,二是不信,三是迷信,還有就是正信。
邪信容易走火入魔,非常危險。第二種人是什麼都不信,這比邪信要好一點;迷信的人可能什麼都信,有時候,這也比什麼信仰都沒有來得好。最理想的,當然是正信,有正確、正當的信仰,可以指引我們臻於道德圓滿至善的境界。但是,正信也必須具備正信的條件,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正信的條件有三點:
1.信實:所信仰的對象是實實在在存有的。比方說,我們信仰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他有出生的地點、有生養的父母、有歷史的佐證,是個實實在在的大覺者,不同於一般的神教以天神鬼魂為崇拜對象,無法考證。
2.信德:所信仰的對象具有清淨崇高的道德。若我們信仰的對象,本身仍有貪、瞋、痴,煩惱尚未斷盡,生死尚未解脫,這樣的神祇,其自性都不清淨,如何能引度眾生呢?所以,信德是正信與否的最重要考驗。
3.信能:所信仰的對象確實具有偉大的能力,能夠引度眾生明心見性、解迷開悟,這種偉大的能力必須包括慈悲心、智慧心,及廣大神通,才可能成為我們生命的依靠,讓我們脫出三塗苦,不受五陰迷惑。
如果我們所信仰的對象不具備以上三個條件,這種信仰就容易變成邪信或迷信,徒然造成自我束縛、自欺欺人了。與正信比較起來,邪信與迷信像一條繩索,束縛我們開朗的人生,帶給我們很多無意義、無價值的苦惱,使我們的人生不能獲致究竟解脫,不能求得光明的世界。最嚴重的,迷信更像一副枷鎖,把自由自在的世界都鎖住了,把清淨如滿月的人格都埋藏了。
一般民間迷信的種類、對象很多,比如:
1.迷信自然現象:以為打雷有雷神、閃電是電神、颳風靠風神、下雨的是雨神……把一切不了解的天時現象,都歸之於神祇的控制,人們變成了任由氣象宰割的渺小魂魄。現在的科學,進步到改變大氣結構的地步,可以製造雨、改變風向,那麼大氣科學工程師,是不是也可以自封為風神、雨神了呢?可見信仰自然現象,實在是一種愚昧虛妄的迷信。
2.信仰動物:譬如諸蛇由蛇神御領,牛有牛神管轄,龜有龜神,連猴子都有猢仙……到了現代,很多以前被人們熱烈膜拜的動物,都已逐漸瀕臨絕種,或者須要人類畫定特殊的動物保護區,來維持牠們的生存繁殖,那麼,負責這件工作的生態保育員,豈不是神中之神?所以,信仰動物的時代已經過去,這種迷信也將不攻自破。
3.信仰植物:花有花神,草有草神;一棵樹長得特別大,叫它大樹公;一座山特別高,也以為有山神呵護。那麼,風吹草木折,就是風神和花神、大樹公打架,風神占了上風?水泥公司操作怪手挖掉了半座山,就是怪手大戰山神,山神鎩羽?這種迷信實在可以休矣。
4.信仰仙鬼:如千歲、王爺、娘娘等。
5.信仰民間英雄:如關公、岳飛、鄭成功等。
一般人信仰仙鬼、英雄,是把他們當作宗教神祇來膜拜,最主要的心態,是自己遭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希望藉著另一種偉大的力量來化厄解困,等到困難解決了,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把信仰的對象暫時擱到一邊去。這樣的信仰,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心誠意正 人和吉時
台灣的民間神明信仰,可說是眾神濟濟,五花八門,不但人物眾多,而且各有所司所職,就像現實世界的政府一樣,什麼名堂都有。
人,在現實的生活上,需要司職的官員們給我們協助,而當現實世界的官員們無法給人們妥善的幫助時,就各依所需產生了眾多的神明,依靠祂脫困,信仰祂求安心。當然,有信仰比沒有信仰好,但是與其苦求不可知、不可測的神明來做寄託,落得不上不下,空虛幻渺,何不把精神和力量用在改善社會狀況、促進官員與民眾的溝通上,使現實的困難獲得解決,提高社會的生活水準,使每一個人不致於遭到同樣的困境,這樣不是更好嗎?
另外,一般的迷信裡充滿許多禁忌,實在不必要。比方:有人認為送雨傘代表「離散」,送手帕是即將遇到傷心事的預兆;吃梨子不可以切開來吃,否則會「分離」;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先擇日期、看黃曆。蓋房子,須先請地理師來看風水,擇一個吉日吉時才能破土。
都市裡,許多大大小小的高樓大廈、商店街,難道都有一定的尺寸、方向嗎?那些店家沒有找風水師看地理,生意還不是很熱鬧、很興隆?可見事在人為,不靠迷信。
像看八字擇吉日來論婚嫁,是不是一輩子都不會爭吵、離婚?依著吉時剖腹生產的孩子,將來是不是都會成為聖賢?其實,夫妻相處之道在婚後的相敬如賓、互相體諒,而不在於結婚的時辰好壞;養育兒女之道,也是依靠父母細心的照顧、謹慎的教育,而不在於八字吉凶。一個按照帝王時辰剖腹生出來的小孩,如果不妥善照顧他、教育他,他不但不是帝王,還可能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所以,佛教認為: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只要你心誠意正,走遍天下,都是良辰吉時、地利人和的。
另外一種迷信是對數字的迷信。有個計程車司機在街上準備載客人,車子一停下來,客人卻不要上車了,司機問他為什麼,他說:「你這輛車子的號碼不好,四八四八,念起來像:死吧死吧!」司機大怒:「你胡說!我的車號最好,有很多人要買我這部車我都不賣!我這個『四八四八』用閩南語念,是賭錢的時候通通贏的意思,怎麼不好?」
一樣的數字往往有互相歧異的解釋,所以,數字本身只是符號,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是各人的想法不同而已。如果我們據以胡亂推衍,迷信它這個不好那也不好,就是自己淆亂自己,作繭自縛了。
現在不僅民間迷信各種無稽的傳聞,連西洋的迷信也流行起來,比如說:十三是不吉利的,黑色的星期五……四與九這兩個數字也不受人歡迎,一般的旅館、醫院都沒有四樓。其實這個「四」是事事如意,九,也不是死的意思,是久久平安、九品蓮花的象徵。(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