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1996年林玉山重畫〈虎姑婆〉,構圖、姿勢都與11年首作相同。該畫後來由家屬捐贈國美館。圖/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提供
1985
藝術家林玉山1985年即席揮灑〈虎姑婆〉,非常滿意,後來因感謝學生劉墉合作出書而相贈,劉墉日前又捐贈故宮。圖/劉墉提供
【本報台北訊】童話中的虎姑婆會在晚上拐騙小孩吃掉,被不少父母都來哄小孩快睡覺。前輩藝術家林玉山畫擬人化的〈虎姑婆〉後,在畫上題詩稱「性善姑婆」,學生劉墉認為老師充滿愛心與童心才會這樣看虎姑婆。林玉山畫中的虎姑婆手持香籃與拐杖,完全是去拜拜的老婆婆模樣,題詩「性善姑婆,處世慈和,世人為何,歪曲許多。為哄頑童,以惡傳訛。滿腹勞(牢)騷,有口難辯。不理俗塵,世事虔誠。禮拜祈求,心安恆泰」,表達虎姑婆面對世人扭曲仍保虔誠的清心自在。
作家劉墉表示,林玉山對人非常好、充滿愛,「我幾乎沒看過他表現醜惡」,才會以愛心與童心看虎姑婆。他舉例,林玉山常描述自己觀察的大自然,某次觀察鷺鷥,看到大鷺鷥嘴叼著魚餵小鷺鷥,小鷺鷥不小心沒接好,魚掉在地上沾到沙子弄髒,大鷺鷥就會把魚叼起來走到水邊去洗一洗,「他常觀察這些小地方,講述時充滿愛」。
78歲所繪 劉墉認應列國寶
劉墉指出,林玉山晚年仍常旅行,把旅途中感動畫出來。老師一回跟他講看峇里島舞蹈,表情飛舞,畫了〈峇里島之舞〉,那樣的飛舞在〈虎姑婆〉也可看到,「那就是他突然被觸動的表達」。
「〈虎姑婆〉應該也列為國寶。」劉墉說,林玉山23歲畫的膠彩畫〈蓮池〉是台灣首件被列為國寶的畫,78歲這件水墨〈虎姑婆〉也很有資格成為國寶。當初老師將此畫送他,近年他愈發覺得不該私藏,決定捐贈故宮讓更多人看到,也持續考量歷年在拍賣會購得幾10張林玉山精品應捐贈何處。
劉墉感慨,以林玉山之成就,當今還不夠被重視,中國大陸更因林玉山曾受日本繪畫教育、畫膠彩而有些排斥。林玉山之子林柏亭則說,大陸國畫界確實排斥與日本有關的畫家,他身為也學藝術的博物館背景,只能以平常心看待父親的藝壇名聲,一切交給藝術史。
首作依靈感 常為神來之筆
1996年,林玉山又重畫一幅〈虎姑婆〉,構圖、姿勢都與11年首作相同,並在題詩後註明「即興再試寫」。劉墉說,老師一定一直記掛此畫,所以照著畫冊再畫一張。該版〈虎姑婆〉5年前由林玉山公子、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捐贈國美館。兩幅〈虎姑婆〉哪幅最佳?林柏亭說,藝術家第一次畫因為是依著靈感直接畫,往往是神來之筆,第二版當然也不錯,但不像首版那麼揮灑。
另香港蘇富比宣布將拍賣乾隆時期義大利籍宮廷畫家郎世寧與中國宮廷畫家金廷標合繪的〈青羊圖〉,此畫是清史中最著名的雙胞胎畫作之一,象徵清宮藝術「中西合璧」的精采過程。一幅由台北故宮典藏,一幅沉寂近百年後首登拍場,5月7日於香港蘇富比香港亞洲藝術周單一拍品專場上拍,估價6000萬至1.5億港幣(約新台幣2.5億至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