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的跋涉】文學的子孫代代𠢕

文/楊富閔 |2025.04.25
194觀看次
字級

文/楊富閔

台北市立國樂團即將重演的《我的媽媽欠栽培》,曾於二○一九年演出五場。包括了台北中山堂的三場,以及衛武營歌劇院的兩場。該劇改編我的散文著作《我的媽媽欠栽培》。六年前的中山堂首演結束,我好興奮地告訴一同看戲的友人說,這是我的直覺:「這戲大器。鬆動了很多既有的創作規則。嘗試去發明一個全新的範式。我相信它會再重演。」

而從文學改編的脈絡來看,其實我不太在意「忠於原著」,反倒期待,作為一個原著作者,如何通過跨界的合作,跟著專業的製作團隊,一起學,一起來講一個新故事。六年過去,我很確定這一本書,很有福氣,它不僅遇到了一個尊重文本的團隊;作為觀眾的我,則完全感受到了本劇從歌、偶、戲等層面,每一個人對於作品滿滿的細膩,滿滿的──「愛」。這一齣戲,它已有獨立於原著的說故事方式。自己開出新花。這是最珍貴的事。

我長於大家族,日常多的是各種儀式──婚喪喜慶紅白包,我又住在廟後,老家還有一座三百年的古厝,後代枝葉茂盛,可以說我是吃故事長大的孩子。從小身邊多的是擅長說故事的高手,差別只是我選擇了文字。

而文學本來就與「儀式」密不可分,圍繞儀式而來的各種表演,最後沉澱、內蘊而成了我的寫作起手式。它是動態的,一年四季,敲敲打打,有戲有文。我的文學養成一開始就是跨界的養成。比如我是從喪葬陣頭的「三藏取經」啟引了對於《西遊記》的興趣;是從孝女負責出資的牽亡歌團,開始了關於遊歷故事的好奇。

回想台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總有幾個畫面讓人念念不忘。比如如影隨形的歌隊,既旁觀又介入地唱著婚姻的故事,我喜歡他們在暗處,依稀彷彿的樣子;比如芒果林內的穿梭,互相扶持的姊妹情誼。我特愛操偶的表現,那像一個內在心靈的投影,提示我們心中皆有一座小小的庄頭。大事小事都可以普天同慶,都可以自得其樂。

其實「媽媽」的形象,始終閃現在我的小說散文,前幾年收錄書中的〈機車母親〉也曾單獨抽出畫成繪本。二○一九年的首演,我邀媽媽到高雄看戲,這個安靜的女一,靜靜坐在我的身邊。那時媽媽生病,我們還在適應這個變化。因此在我心中,私自希望這齣好戲能夠驅逐病氣,帶來生機,同時祈求她會好起來。我是一個只會寫作的兒子,出門在外,無法伴病,可以做的就是獻上一齣戲,說明我對媽媽的愛。還好,一切來得及,一切盡心盡意,還全家出動,坐在一起。

當年種下的文學的根苗,漸漸栽培而成一片故事的林蔭。這戲最洗腦的一段歌詞就是「栽培子孫代代𠢕」七個字,給人一種氣勢磅礡,諸神到位的壯美感受。媽媽今年還是會坐在我的身邊,低調地扮演她的女一,而我要祝福這一齣好聽好看好有趣的台灣歌劇,可以栽培子孫代代𠢕,一直一直演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