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3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74.4%,顯見高溫對健康影響加劇,戶外勞工作業也更嚴峻。綠色和平統計推估,2022至2024年,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從1148個小時增至1796個小時,若嚴格執行勞動部的熱危害指引,第三級以上熱危害就避免勞工從事戶外工作,再以最低工資、每月正常工時174個小時計算,將造成六都近397億元的潛在經濟損失。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方君維說,綠色和平以勞動部指引為推估標準,第三級以上熱危害,就應避免讓勞工從事戶外工作,統計出2022至2024年六都熱危害小時普遍呈現上升趨勢,總小時數從1148個小時增加至1796個小時。以農林漁牧、營建工程、水電燃氣供應業為戶外勞工人數,再以最低工資、每月工時174小時估算,可能造成六都近397億元潛在經濟損失。進一步細分六都戶外勞工人數、三級熱危害時數,以高雄市的潛在經濟損失最高,其次為新北市。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強調,重點在於明確雇主義務,未來應有跨部會協調。
台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研究發現,農民長時間曝晒烈日下,導致農民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是非農民的2.12倍。
勞動部職安署職業衛生健康組組長張國明回應,指引並未限定適用對象,戶外作業勞工、雇主都可遵循。職安署預計在5月、6月啟動10場以上實體觀摩會,向雇主宣導遮陽、水霧等預防熱危害的設施規畫。
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將來極端高溫、低溫,只會愈來愈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