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九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夫婿林杰樑醫師生前致力宣導慢性鉛中毒的危害,即使是微量鉛的暴露,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
譚敦慈分享,自從塑化劑、黑心油等食安事件之後,凡是吃的用的都不再局限某些品牌,吃完用完了就換另一種,其原因是「分散風險」。她說,這樣可以避免固定使用的物品中標,也避免同類的添加物不斷累積。
對於牙膏的挑選,譚敦慈說,會以配合自己的口腔狀況選擇;若有蛀牙的人,可以挑選含氟濃度夠的牙膏,保護牙齒、預防敏感牙的問題發生。不過,她個人不喜愛五顏六色的牙膏,擔心添加太多色素,盡量以純素色為主。
她平均三周更換牙刷,原因是台灣氣候潮溼,擔心牙刷有黴菌殘留。她也會把全家人的牙刷分開置放,不會全放在一個杯子裡;另外,家人各自使用牙膏,減少牙刷碰觸、感染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