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師指出,臨床上已有愈來愈多35至42歲病患提早出現老花症狀。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在閱讀簡報或手機時,不自覺地將螢幕拉遠又拉近,可能是視覺開始退化,也就是俗稱的「老花眼」,而近視就不會老花其實是迷思。眼科醫師指出,發生年齡逐漸下降,不少人30多歲就出現症狀,視覺疲勞、閱讀吃力、頻繁調焦、依賴閱讀眼鏡等都是警訊。
衛福部及內政部統計,2024年台灣40歲以上人口達1300萬人,大部分人在40歲左右開始出現「近距離閱讀困難」現象,「老花眼」約占總人口數的一半。
老花眼的發生年齡正逐年下降。開業眼科醫師葉威毅指出,臨床上已有愈來愈多35~42歲病患提早出現老花症狀,如視覺疲勞、閱讀吃力、頻繁調焦、依賴閱讀眼鏡等現象,「特別是在高資訊密度的產業,視力品質已成為影響專注與表現的關鍵因子。」
葉威毅表示,中年族群在職場中仰賴視覺精準度,老花眼造成的閱讀模糊、視野不穩與對焦困難,正逐步成為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的隱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