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台灣地狹人稠,加上噪音、眩影等影響,並不會說陸域風電不能開發,但自己本身是不支持的。
根據現行規定,風機底座與最近建築物距離500公尺以下,就應實施環評。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徐淑芷則補充,陸域風機因為是在陸上建置,一蓋就會存在至少20年,環境部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陸域風電不排除未來都會需要進行環評。
陸域風機爭議不斷,屢見居民組成自救會抗議離住家、國小太近,影響生活,不僅彰化縣芳苑鄉永興村民組反陸域風機自救會,近來有風電業者擬在台東海岸線設置58部風力發電機,也引發地方強烈反彈,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表態不建議、也不同意釋出土地設風機。
彭啓明說,陸域風機也是鄰避設施的一種,假如開發單位有意建設,公聽會、衝擊影響評估、地方溝通等一定要嚴謹的執行,自己並不鼓勵陸域風機的開發,但也不會說不能開發,會尊重開發單位。
,但要非常謹慎。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爭議不斷,近日爆出台電疑似隱匿協和電廠土壤汙染超標,引發議論。彭啓明昨表示,專案小組已於上月底到廠現勘,並要求台電補充資料,最快4月底可收到資料。台電則說,台電當日現勘已充分說明,將持續配合環境部要求補充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