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脂漏性皮膚炎最基本的仍是均衡飲食,避免多脂多糖或刺激性的飲食,並多吃蔬菜水果。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天氣逐漸變熱,不少人臉上皮膚及頭皮出現紅腫、搔癢、脫屑狀況,小心脂漏性皮膚炎上身!醫師表示,青壯年及中老人好發脂漏性皮膚炎,最常見的是臉上「T字部位」以及鼻子旁邊脫屑,有些人在頭部會出現頭皮屑,或是胸前脫屑甚至合併毛囊發炎、挫瘡等,多與睡眠、壓力、熬夜等因素有關。
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兼任副教授蔡仁雨指出,挫瘡(青春痘)、酒糟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是臉上最常見的三個皮膚疾病,幾乎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受過脂漏性皮膚炎所苦,在門診遇到比率高達一至兩成。
蔡仁雨說,脂漏性皮膚炎與黴菌有關,特別是常常熬夜或是油性肌膚者,因為皮脂腺分泌異常,導致黴菌量增加,皮膚產生發炎反應而形成。抵抗力差者如吃刺激、辛辣食物,或是常喝酒、吃帶殼海鮮等也會加劇發炎反應。
蔡仁雨表示,一般發炎反應輕微者,如僅有鼻子旁脫屑或些微泛紅,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好好睡個一、兩天覺即可改善;症狀嚴重者或是考量美觀者可以求助皮膚科,如臉部泛紅面積擴大甚至合併毛囊發炎等,通常搭配生活習慣改善、減少壓力、避免熬夜下,治療一周後皮膚就會顯著改善。治療多使用抗組織胺或是抗黴菌藥物,若有合併毛囊炎,則會考慮使用四環黴素的抗生素治療。
擦類固醇改善症狀
不能治本
「脂漏性皮膚炎不會合併掉髮」,蔡仁雨說,不少民眾甚至醫師都會誤會,由於脂漏性皮膚炎會受到壓力影響而生,掉髮也會,兩者都是壓力造成的結果。只是脂漏性皮膚炎,只要壓力解除很快就可以緩解,但是掉髮恢復需要的時間較長,可能要幾個月。
預防脂漏性皮膚炎最基本的仍是均衡飲食、適當睡眠。蔡仁雨指出,洗髮精如用一段時間後,洗完頭皮仍會「癢」,可更換品項或挑選抗屑洗髮精;同時不要因害怕掉髮就不洗頭,每日的清潔是必要日常保養。臉部同樣需要清潔,他建議使用「中性」洗面乳,否則清潔力太強會讓皮膚乾燥,得擦乳液恐增加毛孔堵塞,引發毛囊炎;油性保養品則應針對局部乾燥部位擦拭,避免全臉塗抹。
部分個案會透過類固醇加速改善症狀,蔡仁雨說,曾有一名三十多歲上班族女性因脂漏性皮膚炎擦類固醇藥膏治療,雖然症狀改善,但生活習慣卻沒有改變,導致症狀一次次加劇,最後形成類固醇釀成的「酒糟性皮膚炎」,整臉都是毛囊炎,只好讓皮膚戒用類固醇。他提醒民眾應找皮膚專科醫師治療,並確認是否有使用類固醇。
睡眠充足
避免多脂多糖飲食
以下是預防脂漏性皮膚炎五方法:
一、飲食清淡,避免多脂多糖或刺激性的飲食,並多吃蔬菜水果。
二、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睡眠充足,排便通暢。
三、減少工作壓力及焦慮或興奮等不穩定的情緒。
四、臉部保養宜使用不含酒精性的保養品、化妝水,避免對皮膚造成刺激。
五、留意頭皮護理,洗頭多用溫水,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避免大力抓扯造成頭皮受傷或發炎,也要避免用過熱的風吹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