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犬禁養或嚴管? 各國管理規定不一 文/朱莉雅整理 |2025.04.06 語音朗讀 11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在台灣,比特犬一旦進入收容所後,就難以被送養出去,因為法令規定領養者必須有飼養經驗。圖/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圖/123RF 文/朱莉雅整理上個月,台北市發生比特犬傷人事件,一隻比特犬從車內跳出,咬傷停等紅燈的機車騎士,這是11天內第二起類似事件,引發社會對比特犬管理的關注。在美國,也曾發生比特犬攻擊七旬婦人致死的悲劇。比特犬因其強壯的體格,及過去被培育為鬥犬的歷史,常被視為高攻擊性犬種,導致許多國家對比特犬的飼養設有嚴格限制,甚至全面禁養。然而,各國法規與裁罰標準不盡相同,而科學家與動保團體對於比特犬是否應該被禁養,也存在歧見。綜合全球比特犬的管理政策與罰則,會發現各國對比特犬的管理方式大不相同,從禁止飼養到歸責於飼主,不但動物學家、犬隻專家的看法不同,動保團體也很難取得一致的觀點。以下就來看看各國對比特犬的相關管理規定吧。應加重飼主責任儘管許多國家針對比特犬(又稱比特鬥牛㹴)實施嚴格法規,動物學家與動保團體卻認為:犬隻本無罪,是因各種原因,才導致犬隻失控傷人。美國獸醫醫學協會的研究顯示,犬隻的攻擊行為與品種本身無關,而與飼主行為、社會化程度、環境因素有更密切的關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亦發現,比特犬與其他犬種在攻擊性上無顯著差異,甚至比其他犬種更容易與主人建立親密關係。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調查更顯示,人們經常誤認犬隻品種,導致比特犬在收容所的領養率偏低,進一步影響了其社會形象。動保團體普遍反對針對單一品種犬進行特定立法,認為這類政策未能真正解決犬隻攻擊事件的根本問題。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指出,比特犬經常被錯誤標籤,個體犬隻的危險性,不能全面概括該品種是否適合飼養。也有的動保組織主張透過教育與訓練來改變比特犬的公共形象,畢竟比特犬一但進了收容所,被安樂死的機率極高,所以呼籲政策應更加重飼主的管理責任。亞洲 限制活動空間台灣台灣視比特犬為「具攻擊性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時,規定應由成年人伴同,並以長度不超過1.5公尺之繩或鍊牽引及配戴口罩。2023年起,更全面禁止輸入與飼養比特犬,違者可被罰款新台幣3萬至15萬元,這也導致當年度比特犬一度大量遭到棄養,又因新規定要求領養的飼主,必須要有比特犬飼養經驗,導致各地收容所送養不易,相當頭痛。日本日本政府未明文規定禁止飼養的犬隻品種,僅有地方政府依照自治條例針對特定犬隻飼養進行管制。以札幌市為例,包含秋田犬、土佐犬、牛頭㹴等十多種犬隻,都被列為管制犬隻,飼主須遵守規定,將犬隻飼養在籠內,若飼養在柵欄內,出入口也需上鎖。根據日本環境省的家庭動物等飼育與保管標準規範,狗主人在室外遛狗時須使用狗繩,並注意遛狗的地點和時間。因此,在日本難以看到未被牽繩的犬隻。香港香港則於2000年依據《狂犬病條例(Dogs and Cats Ordinance)》,禁止輸入比特犬,並規定現有的比特犬必須進行強制絕育。在公共場合,這些犬隻須佩戴口罩與繫繩,違規飼主可被罰款5萬港元(約新台幣21.3萬元)及監禁6個月。此外,比特犬不得進入公園及公眾場所,這使得香港的比特犬幾乎沒有活動空間。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各地對比特犬的管理方式不一,北京、成都與上海等城市,對犬隻的品種和體型皆有限制。例如,北京規定,體高超過35公分的犬隻不得在市中心飼養,導致比特犬在城市核心區域幾乎無法存活。上海則規定,比特犬屬於烈性犬種,不得在公共場所無牽繩活動,違規者可被罰款2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9128元),甚至可能面臨犬隻被沒收的處罰。美國 提高管理強度由於比特犬咬人事件層出不窮,各年齡層都發生過,甚至有人被咬死,雖然聯邦政府並未針對特定品種狗隻頒布法令限制,但約有40個州及上千個城市與近300個美軍基地,均管制包含比特犬在內的某些攻擊型犬隻品種。唯美國各州與地方政府對比特犬的規範差異極大,部分城市允許飼養,但須購買高額責任保險或接受特定訓練,而有些地方則全面禁止比特犬。例如,堪薩斯州的違規飼養者可能面臨高達499美元(約新台幣1.6萬元)的罰款與179天的監禁。在加州,若犬隻咬傷人,飼主恐面臨最高500~1000美元(約新台幣1.6萬~3.2萬元)罰金。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戴德縣,則禁止比特犬進入縣內,顯示地方政府對該犬種的高強度管理。密西西比州要求飼主購買至少10萬美元(新台幣320萬元)的責任保險,以確保萬一發生攻擊事件,受害者能獲得賠償。紐約市禁止比特犬在公共住宅區飼養,若犬隻咬傷人會罰飼主1500美元(新台幣4.9萬元);紐約州則規定,如果飼主放任犬隻咬傷他人,造成嚴重身體傷害,可能面臨最高1500~3000美元(約新台幣4.9~9.8萬元)民事罰金,或被處以90天監禁或兩者併罰。澳洲 不受控將擊斃去年澳洲發生比特犬攻擊主人,因犬隻不受控而遭警方擊斃。澳洲各州對犬隻管控有所不同;其中,布里斯本於2017年通過動物地方法規,包含比特犬、日本土佐犬、巴西非拉狗、阿根廷杜告犬、加納利犬都屬被禁止的犬隻。昆士蘭州在去年4月通過相關法律規定,狗隻若攻擊他人造成嚴重傷害或死亡,飼主將會面臨3年監禁和10.8萬澳幣(約新台幣225萬元)罰款。歐洲 高罰款加監禁英國英國根據《危險犬隻法》(Dangerous Dogs Act 1991),全面禁止飼養比特犬、日式土佐犬、阿根廷杜告犬與巴西菲勒犬,並於2023年進一步將XL美國惡霸犬(XL Bully)納入禁養名單。違規持有這些犬隻的飼主,最高可面臨無上限的罰款或6個月監禁,咬人的犬隻則會被沒入或人道銷毀。英國的法規特別強調,若法院認定某隻比特犬不具攻擊性,飼主可申請豁免證明,然後在符合絕育、佩戴口罩、牽繩等嚴格規範的條件下繼續飼養,但豁免成功的機率相當低。法國法國採取分級管理制度,將比特犬分為攻擊犬(無血統證明)與守衛犬(具血統證明)。前者全面禁止繁殖、進口與交易,飼主若未經授權飼養,可處以最高6個月監禁與7500歐元(約新台幣26.7萬元)的罰款,若犬隻未絕育,罰款更高達1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53.5萬元),甚至可能被沒收犬隻。德國德國則由聯邦政府與各邦共同管理,全面禁止比特犬進口,部分城市還對比特犬課徵特別稅,例如紐倫堡市每年對比特犬飼主徵收1056歐元(約新台幣3.7萬元),而違規飼養比特犬最高可被罰款2萬5000歐元(約新台幣89.3萬元),甚至面臨最高兩年的監禁。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鳥界美食家】鳳頭鸚鵡 最愛藍莓優格配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