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高達32%,加上對中國大陸和越南加徵更重關稅,對仰賴外銷的台灣業者打擊甚巨,無論設廠在大陸或東南亞都難逃此劫,各產業幾無倖免。
受到影響的台灣產業包括:半導體業、AI供應鏈、電子專業代工、鞋類與成衣業、航運業等5產業。
KeyBanc分析師指出,儘管半導體列為暫時豁免項目之一,「但整體影響範圍極廣,我們認為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會受到負面衝擊」。
川普政府所指的半導體,不只是歸類在「積體電路」的CPU、GPU和通訊IC等,來自台灣的非半導體系統與機櫃零件,成本可能上升的疑慮仍揮之不去。
分析師指出,這波關稅「最明顯的不利影響,將是抑制終端市場需求。原是「中國+1」供應鏈策略的主要受惠者都遭衝擊,讓鴻海、廣達等電子代工業者面臨更大壓力,可能侵蝕利潤,並影響訂單需求。
台商設在越南、大陸和柬埔寨的全球最大鞋廠、服飾品牌的代工廠面臨震撼,品牌業者一開始會自行吸收衝擊,之後將會轉嫁給消費者和代工廠。
川普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關稅,恐將加速全球貿易路線重組,並帶來航運需求長期結構性轉變。大陸、越南、日本、南韓和台灣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貨運需求也將受到打擊,運價也會受到影響。
台灣工具機產業、水五金等傳統產業也是重災區。業界哀鴻遍野表示,「要怎麼活下去?」盼政府盡快提出具體補救措施,盡速與美國協商降低稅率。
在美台商表示,今年早就有台商提前到美國設廠,認為川普提出的關稅加速台商到美國布局,因為「在美國生產影響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