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伺服器、電腦零附件等對美出口大宗貨品首當其衝。圖為台北光華商場民眾選購3C產品。圖/林俊良
【本報台北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課徵32%的高關稅,我政府昨表達對台不公平與3大不合理。賴清德總統表示,對等關稅超出我方預期,未能合理反映台美間貿易結構的高度互補和實質的貿易關係,他指示行政院與美方強力交涉,務必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
賴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沒有公開露面說明美方對我課徵關稅議題。賴總統昨晚透過臉書表示,他下午與副總統蕭美琴、卓榮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及國安團隊在總統官邸開會,就美國宣布的對等關稅政策,包括對台灣在內,超乎各國預期的關稅整體情勢,及對產業、總體經濟可能帶來的衝擊,政府因應的整備工作等,聽取團隊各項報告。
對美經濟有貢獻 反課高關稅
行政院昨透過新聞稿表示,美方這項稅率並未反映台美經貿實際狀況,對台灣不公平,並有3大不合理。首先,這次美國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科學依據及國際貿易理論基礎不明,無法反映台美貿易結構高度互補性及實質貿易關係。
第2,近年台灣對美國出口及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主要反映近年美國客戶對半導體及關聯產品,尤其是AI產品激增的需求,及川普第一任任期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及科技管制等國安政策,台商供應鏈轉移回流台灣,美國對台灣資通訊產品需求增加,此反映台灣對美國經濟及國安的巨大貢獻,卻反被課徵高額關稅。
第3,美國指出低價違規轉運「洗產地」也是計算稅率原因,美國長期關切大陸低價違規轉運,而台灣已有相關措施,積極查緝違規轉運,財政部以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3道防線防堵,卻仍被課高關稅。
美國對各國全面加徵對等關稅,台灣被課高達32%關稅,學者認為,川普關稅遍及各國,台灣從高科技到傳產,各行各業都會受衝擊,最明顯是出口訂單下降,出口引擎馬上面臨熄火危機,「今年前3個月出口好成績,4月就會豬羊變色」,今年經濟要「保3」很難。
學者建議政府要盡速與美方談判,整合可能赴美投資企業,爭取調降關稅。學者也說,川普就是要各國去美國投資,要建立美國再次偉大的「MAGA供應鏈」,與過去大家想像的「民主供應鏈」已經不一樣了。
交涉時間倒數 考驗談判能力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對等關稅」新政,眼看4月9日就要生效,曾參與經貿談判的前官員坦言,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搶先獲得交涉權,且「派誰談、何時談、拿什麼談」成為3大關鍵,考驗賴清德政府對外談判的能力。
另外,川普政府上任後,台美21世紀協商傳出停滯,政院經貿辦官員也證實,現在只有工作階段的文書往來。對此政院人士解釋,美國優先貿易政策要去檢討與各國協定間未來的運作,台美之間的溝通管道不只是21世紀協商,過去也建立起《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等對話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