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減鹽護心血管 外食少喝湯多喝水

 |2025.04.03
334觀看次
字級
生活中要避免吃太鹹,可多利用胡椒、八角、香草、薑黃等香辛料取代鹽的添加。圖/123RF

【本報台北訊】春天氣候變化大,忽冷忽熱、陰晴不定,時而熱如夏天,時而又冷如冬天,日夜溫差大,尤其低溫與溫差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機率。營養師劉怡里指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都跟「吃太鹹」有關,因此提醒民眾平常飲食應「『鹽』以律己」,並且提出生活中減鹽7招。

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食鹽6公克),不過,現代人外食機率高,許多加工食品也隱藏不少鹽或鈉,累積下來很容易攝取過量,根據調查國人鹽分攝取量大都超過建議量的1.5倍以上,因此易造成身體負擔。

鈉攝取過量 不利骨骼發展

近日天氣溫差大,血管會隨著溫度的變化收縮或擴張,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血管調節功能已經不佳,更要注意控鹽飲食。

當鹽分攝取過高時,除了高血壓問題,還有隱藏的慢性腎病變、胃癌、骨質疏鬆等風險;過量的鈉也不利骨骼發展,會影響兒童身高。劉怡里指出,鹽不單只是會使血壓上升,最後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發生,也是很大的隱憂。

用八角、香草 增加甜味鮮味

預防心血管疾病,飲食方面一定要控鹽,劉怡里分享生活中減鹽7個小技巧:

1.少喝湯多喝水:外食族很難控制廚師的調味,如果飲食過程中不喝湯,可以降低餐中約3分之1以上的鈉含量,是有效的減鹽方法。

2.燙青菜不加醬:醬料熱量不可忽視,青菜水煮或汆燙後,拌上少量醋、醬油即可;外食時,可以請店家少醬或不加醬。

3.白醋取代烏醋:一湯匙約15ml的烏醋有236mg鈉,白醋只有1mg的鈉,相差了236倍之多。喜愛吃醋的人,調味可用生辣椒加白醋取代辣椒醬加烏醋。

4.使用天然調味:多利用蘋果、鳳梨、海帶、胡椒、白醋、八角、香草、薑黃等香辛料,可增加甜味、鮮味,取代鹽的添加。

5.調味包減量:泡麵的調味包、杯湯的鹽包、沾薯條的番茄醬包等,從減少3分之1開始進行減鹽。

6.避開醃製、加工食物:榨菜、筍乾、鹹蛋、火鍋餃類等最好少吃或不吃;外食點餐少吃高鹽加工肉品,例如丸子、甜不辣等。

7.減少高鹽麵類:麵線、油麵、意麵、雞絲麵等都含有高鹽,要少吃。如果是乾麵類再加上醬汁佐料,相對鈉含量更高,建議降低食用頻率,並多點高鉀綠色蔬菜,可以幫助排鈉。

另外,關於挑選鹽,如果有單純高血壓的家人,可以選擇減鈉鹽,烹調時正常添加就好;腎臟疾病患者因排鉀能力較差,易造成高血鉀,所以不適合減鈉鹽,可以選擇一般食鹽即可;一般家庭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問題,且國人營養調查發現碘缺乏,易影響新陳代謝,建議可以選擇含碘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