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佳慧
上周,我發現自己在二○二○年新冠疫情期間囤積的兩打鮪魚罐頭,早已被遺忘在櫥櫃一角。打開一看,竟然全都過了使用期限。
「不是才買的嗎?怎麼已經過期了?」 五年,竟在轉瞬間溜走。我無奈地將它們丟棄,心裡卻泛起一絲惋惜——那些本該滋養我的蛋白質、維生素、Omega 魚油,如今因我的忽視而化為浪費。我沒有在它們的保存期限內妥善享用,它們的存在便失去了意義,甚至辜負了製造者的用心。
這讓我想起兒子四歲那年,幼兒園裡飼養了幾個月的小動物相繼死去。那天下午,我們在回家路上談起這件事。我小心翼翼地用簡單溫和的語言描述,試圖以童言童語為這個沉重的概念裹上一層糖衣。沒想到,坐在兒童椅上的兒子卻驚訝地領悟了「生命的使用期限」這個事實。他的小身體微微前傾,被安全帶束縛著,伸出的小手努力想抓住正在開車的我,然後放聲大哭:
「媽媽,我不要你死!媽媽,我不要你死!」
我透過後視鏡望向他,看到他滿臉淚水的模樣,心揪得發疼。那是一種複雜的疼痛——既為他的純真與善良動容,也為這殘酷的現實而無奈難過。世間的一切美好,都被烙上了有限期限,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承認。
我們每年熱烈地慶祝自己的「製造日期」,卻對「使用期限」一無所知。
人類在無法控制的自然法則中運行,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食衣住行,說來與螞蟻為生存奔忙並無二致。然而,「生命的未知期限」深深烙印在人類的潛意識中,使一些敏感的靈魂日夜思考,或辯論生命的意義——甚至是無意義。有些人困於這個未知數,焦慮於何時它會變成可知數,遲遲無法釋懷;有些人則試圖自行決定,在日曆上預定自己的終點。
然而,每當我凝視大自然的形態、樹葉的脈絡,或人體的結構,我便感受到一種有意識的設計感——每片葉子的形狀、每顆心臟的跳動,乃至科學與物理的規則與定律,都指向一個充滿愛的精心安排。我相信造物主的存在,我們的生命並非偶然。
這分秩序與美妙讓我堅信,生命的有限期並非徒然,而是我們必須學習的課題。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是樂觀者——明知生命有限,卻仍然努力尋找、思考、辯論活著的價值與哲學。這種面對自身「使用期限」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勇氣與智慧。
在這有限的時光裡,我能做的,便是讓造物主賦予我的天賦與能力,轉化為實際的貢獻——讓生命中的養分在「使用期限」內發揮作用,不僅滋養自己,也溫暖周遭的人,如此才不辜負這分被賦予的愛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