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中油桃園煉油廠近年頻傳汙染,又以空氣汙染最為人詬病,中油與桃市府討論後,決定由中油出資助市府建置100個「空氣盒子」,監控廠區周邊生活圈空品。對此,地方看法不一,有里長認同可即時掌握數據,但也有里長認為應將經費用於改善設備,才是治本。
桃煉廠落腳桃園近半世紀,曾發生國光電廠試車故障大火、排氣閥焊道破裂燃油噴出和氣爆大火,去年下半年又陸續傳出土壤重金屬汙染、放流水有油汙、空汙和工安傷亡意外,市府為此組團進廠總體檢,揪出32項缺失,開罰超過600萬元;環保局也統計桃煉廠近2年空汙陳情案多達68件。
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凌濤說,桃煉廠周邊居民常反映空氣有異味,但發生時間往往很短,環保局來不及監測就結束,去年就在議會建議市府要增設空氣盒子。
環保局指出,過去因桃煉廠本身有四個大型空氣監測站,所以環保局未在周邊設空氣盒子,但地方反映有需要,經開會討論,中油同意出資協助環保局設置100個,設備將分布桃園、蘆竹和龜山等地,總經費500多萬元,工程已經發包,預計年底建置完成。
另外,過去空品監測設備多設在街道,難以察覺空汙對高樓層住戶的實質影響,此次計畫將從平面走向立體化,同時監測高低樓層空品差異,以便未來作更有效的防治。
中油桃煉廠指出,此次合作經過數次開會討論達成決議,中油秉持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出資協助建置空氣盒子,盼設備發揮作用,為民眾健康把關,並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