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城市熱島效應 讓當地更宜居 屋頂花園 翻轉巴西貧民窟

編譯/韋士塔 |2025.03.22
654觀看次
字級
綠色屋頂為混凝土建築增添綠意。圖/www.sanduba.net網站
巴西貧民窟治理不易,政府難以推動綠色屋頂計畫。圖/美聯社
席爾瓦發起「綠色屋頂貧民窟」計畫。圖/www.sanduba.net網站
貧民窟隨處可見裸露的磚石、金屬和混凝土走道,加劇都市熱島效應。圖/www.sanduba.net網站
巴西貧民窟的熱島效應非常嚴重。圖/www.sanduba.net網站

編譯/韋士塔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席爾瓦(Luis Cassiano Silva)正悠閒地躺在屋頂的多肉植物和榕樹間,他的身邊是一片片波紋狀的鐵皮。

席爾瓦是「綠色屋頂貧民窟」(Teto Verde Favela)計畫的創始人,這項倡議被一位學者形容為「反叛的公民權」(Insurgent Citizenship)的實踐。

在屋頂栽種植物,打造綠色屋頂(Green Roof)的趨勢在歐洲日益盛行,倡議者以實際研究數據證實,綠色屋頂能減少熱島效應,減緩雨水徑流,使室內保持涼爽,並使室外空氣更潔淨和溼潤。

然而,巴西貧民窟的治理相當困難,這也導致政府幾乎無法大規模實施類似計畫。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是非正式居住區,此區的都市熱島效應比城市的核心地區更嚴重。在貧民窟裡,隨處可見蜿蜒的小巷和裸露的磚石、金屬和混凝土走道,幾乎看不見樹木;這些區域吸收陽光的熱量並輻射到附近的社區,而不是像森林那樣向太空輻射。

眼見政府無處施力,席爾瓦決定靠民間的力量改善貧民窟社區的生活品質;2014年起,席爾瓦開始在里約的阿拉拉公園(Parque Arara)貧民窟教導人們種植花園。學者表示,這種自發性的倡議由當地社區主導並規畫,不靠政府預算支持,但可以保護貧民窟的弱勢族群免受氣候變遷的嚴重衝擊。

美國德州大學的卡多索(Matheus Cardoso)教授表示,政府應允許類似「綠色屋頂貧民窟」的倡議,不要任意干預;他說:「城市的官員們非常關切熱島效應並致力改善,希望這些都會區對遊客更友善,因為里約的經濟高度倚賴旅遊業,旅遊景點通常位於城市內。相較之下,貧民窟這些被邊緣化的地區常被政府忽略,只能以非主流的方式因應熱島效應。」

席爾瓦表示,他出身阿拉拉公園貧民窟,在這個地區居住25年;他自小就熟悉植物,特別是植物的藥用價值,並且能透過植物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結。他曾從事戲劇、電影、音樂、表演等領域的工作,自稱「文化活動家」,並且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投入「綠色屋頂貧民窟」計畫。

席爾瓦回憶,他展開這項計畫時,當地的居民都持懷疑態度,認為「在貧民窟建造綠色屋頂是個瘋狂的想法」;但席爾瓦的目標很明確,也不斷宣傳綠色屋頂及其降溫效果,他的目標,是利用「綠色天篷」改變城市熱島效應,讓該地區成為更宜居的地方。

除了教導民眾如何栽種植物,改善貧民窟的環境,席爾瓦也希望透過「綠色屋頂貧民窟」讓貧民窟的文化產生轉變;他說:「貧民窟的大多數孩子與森林毫無互動,也不知道該尊重森林,我們必須慢慢教育他們。另外,貧民窟往往充斥著紅色和灰色,紅色展現了熱情、衝突,灰色則帶來悲傷、抑鬱;讓這片地區出現更多綠色,能讓心靈更平靜,減少衝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